勿忘初心 谢丽
发表日期:2017/5/2 11:22:14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张冬香 有618位读者读过
昨天,吃晚饭的时候,看了央视的一档节目,叫《等着我》。这期节目讲述的是一位残疾女孩儿寻找在她人生中出现过、帮助过她的108位恩师的故事。她感谢这些老师,感谢他们对她的特别关怀,让她从一个自卑、自弃的女孩儿,变成一个自信、乐观的女孩儿,让她从对生活和生命充满着绝望到抱有期待和希望。她感谢老师们教授她知识,让她能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感谢老师告诉她做人的道理,给予她无私的关爱。她说,她是不幸的人,同时也是幸运的人,虽然她没有健全的双腿,但是她遇到了这么多好老师,让她也可以走很远。大门打开,当看到自己恩师的那一刹那,她嚎啕大哭,这泪水里包含着多少思念和感激啊。
我想,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看完这期节目,我感到很愧疚并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我是一位新老师,这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但是,我感觉我的心渐渐开始枯竭,对于学生的屡教不改和时常的犯错开始失去了耐心。我们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学生,允许他犯错,并耐心的教导他。我们知道,要牵着蜗牛去散步,但是我真的做到了吗?没有,我变得暴躁了。
班上有这样一个女孩儿,我叫她小云同学,长得白白净净,还算可爱,但是头发总是臭臭的,总是低着头,寡言少语,很爱哭。其实从三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到了她,发现了她与别的孩子的不同。一次,从数学老师口中得知,她的妈妈几年前过世了,爸爸平时忙着上班,奶奶带她,比较宠溺。原来如此,得知这一原因后,我决定将这一秘密藏在心里,并好好关爱她。我联系她奶奶,让奶奶帮她勤洗澡换衣;号召班上同学跟她一起玩、帮助她。每次哭,我都喊她过来询问原因。我发现她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有时候人家轻轻碰她一下,她就觉得人家在打她、欺负她。我一次次跟她讲道理,让她学会去换位思考,慢慢地,她的笑容多了些,泪水少了些,我很开心,觉得一切都在改观。但是,四年级,我发现她还是时不时地会哭闹,无非也就是人家碰了她,或者看了一下她的东西之类的小事,我开始还是会跟她讲道理,让她能分清是非,但是,随着次数的增多,对她,我渐渐开始有些不耐烦了。有些哭闹,我采取了冷处理,觉得她自己一会儿就好了。有时候甚至会生气,心想:哭什么哭,怎么老是哭!继而视而不见。为人师者,现在看看,这样实属不该。
教育具有长期性,我不能因为看不到明显效果而放弃关爱和耐心。小云这样的孩子,心里是自卑的,感情也有创伤,我应该给她更多的关爱和耐心啊,为何想着可以一蹴而就呢。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唤醒心灵、给予关爱也是我们师者所应该做的。当我们在日常细琐的工作中和繁重的教学任务中对屡屡犯错或付出努力却收效甚微的学生渐渐失去耐心时,想想我们当初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行业。“润物细无声”,不要指望一棵幼苗一两年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这一定是需要我们教师辛勤的培育和灌溉。
爱和责任,不能只是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