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教育故事>>文章内容

新生的心声(二) 陈婧

发表日期:2017/4/28 9:31:5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zdx 有572位读者读过

                                                                      新生的心声(二)

                                                                         陈婧

【案例描述】

 

(我想去打饭)

我们学校学生的午餐是这样安排的:把孩子们的午饭以班级为单位,装在一个收纳箱里,等待孩子们自己去拿。但是太多的孩子一窝蜂而上,时常会发生饭盒掉落的现象。我曾经想了个办法,那就是给每个餐桌选了个组长,组长负责给自己小组的成员领饭盒。这个方法实行了一段时间,但是有问题出现了:那就是效率比较低,通常发个饭就要花5分钟时间。

前不久,我在班会课上讲了新办法,那就是派两名同学给大家分饭盒。他们不用排队,一下课就去食堂发午餐。但是,谁来做这件事呢?

班级里的孩子叽叽喳喳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了。有的说,让班长和副班长先去;有的说,让跑得快的孩子先去;有的说,谁那天表现不好,谁就去……果然孩子们都是人精,他们觉得这件事是一件苦差事,各种推脱呢!于是我有点生气,让大家停止讨论,这件事稍后再想办法。

然而,宋同学在下课后默默的递了张纸条递给我,上面写着:“老师,我想发饭盒,我想给班级做点事。”看到这张纸条的我,当时就眼眶红了。没想到很多天以前跟宋同学提到过的“纸条之约”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现。显然,宋同学是一个善良美好的孩子。他那种发自内心的纯真质朴深深的感染着我。

当他说想为班级做点事情的时候,我感觉到他终于成了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他想用自己的奉献来显示自己的力量,也想用承担一份责任收获同学们对他的认可。

 

   【案例分析】

在这个片段中,我明显能感觉到宋同学的心理角色有了改变。他把自己当成了集体中的一员,并且期待自己能够为集体贡献一点力量,以增强自己的归属感。上文中提及的“纸条之约”在这个片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作为新生的宋同学能够鼓起勇气,想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行为证明了他觉得这么做很有“安全感”。记录到这里,这名新生便如同水滴进入大海,成功的成为了一名已经适应本校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