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科研>>文章内容

禄口小学2016-2017年第二学期厚德组活动计划

发表日期:2017/3/1 10:51:16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张冬香 有580位读者读过

一、组员

团队名称

厚德组

指导教师

贯茜

组长

刘春燕

组员

刘春燕

徐文

魏奇缘

陈永静

贯茜

     一、指导思想  

    “问题导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为灵魂,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基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使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一导二主四联动”。(一导:导学案;二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四联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四个基本环节联动导学。)     

    1“问题导学”模式以“成长为本”为灵魂 

  学生是活生生不断成长的个体,教育应服务于学生。“问题导学”模式以“成长为本”为灵魂,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改革理念,教育的重心从满足成人对学生的要求逐步转向满足学生自身成长的要求。 

  学校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学生设计、开发程序,并指导学生依据程序开展学习活动。在“问题导学”模式中,教师承认、尊重、相信学生生命成长的本能,学生在享有成长权、选择权、表达权、展示权等权利的过程下享有真正的生活。教师在实施问题导学模式时应树立以下基本理念: 

  (1)教师的教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学。 

  (2)“注入式满堂灌”是教师“偷懒”的表现。 

(3)有效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4)学生是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人,应把课堂的空间与时间尽可能还给学生。 

(5)教学的效益是如何使课堂有效,师生应尽最大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6)发现不了学生问题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7)靠“抢时间,压作业”来提高成绩的教师是不合格教师。 

  (8)课前充分准备使问题价值最大化,课中使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方式展示得以解决,课后对有价值问题强化巩固,使师生更好地生成新的问题。     

     2、“问题导学”模式以“问题解决”为基石 

  一切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了最终的解决,没有问题的解决,提出问题便再没了价值。因此,我们把问题解决作为“问题导学”模式的基石“问题导学”模式突出了导学案的引导性、学习的自主性、小组的合作探究性和学生的充分展示性。学生学习什么知识,什么时候学,怎么学,学多深,学多宽等,都是在问题、项目、任务的驱动下进行的。把握问题解决,就是把握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注重问题解决,就是注重学生成长的价值。     

    根据学科及内容,“问题导学”模式下的一节课可以是以其中一个环节为主,也可以同时融合几个环节,可分为自主课、展示课、反馈课、训练课、综合课等课型,从而实现了把握问题,让问题得到解决。 

  “传统模式”与“问题导学”模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传统课堂在预习、课中、课后,都缺乏可预测性,而“问题导学”,对学生的每步学习都有组织、时间、空间的保障。确定了问题得到解决,就能够保障课改目标的顺利抵达。

    二、发展目标:

1、课堂教学坚持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以引导为桥梁,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提高能力。

3、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益。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益。

    4探究解疑,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