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下学期禄口小学数学第三次教研
发表日期:2017/3/29 10:41:5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陈良力 有721位读者读过
今天,我们迎来了禄口小学第三次数学教研,也是两位年轻的女教师,为我们展现了不一样的风采。第一节课郑老师将侧重点就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郑丽老师利用教具三角板引入让学生找角。整个课堂分为四个环节:一是通过指一指活动,初步感知角的形状;二是通过找一找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角”中抽象出“数学角”,认识角的形状和各部分名称;三是通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变化特点;四是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角的知识。在整堂课中,她创设了直观、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活动,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第二节课是陈老师的同课异构,首先通过“游戏--猜图形和摸图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期待着这节数学课是如何在玩中学的。然后,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老师由找图形的方式以旧引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同学们在生活中找角,使学生初步感知角,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感知角的这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边,感知角的两条线是直直的,这时老师给出儿歌“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直直的线是角的边”这一概念,同时让学生归纳出角的组成,从而揭示角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得出角的共同特点:一个顶点,两条边。以上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这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进行。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不多,只是适时的给予讲解指导,相反学生讨论、动手操作的时间较多,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而在教学方法上较注重师生互动,在回答问题和做游戏时都体现出这点,尤其是在关于画角的儿歌这个教学活动上,同学们起立和老师一起边唱儿歌边用手画角。在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学生亲自动手折角、画角及改变角的大小,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体验角的一些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