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口小学2016-2017年第二学期厚德组活动记录(三)
发表日期:2017/3/20 13:50:25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zdx 有639位读者读过
《母亲的恩情》导学讨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 |
学生活动单 |
教师导学案 |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能力目标: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意境,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亲的感情。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活动方案】 活动一:图文结合,品读一至三自然段,体会母亲的恩情。 (一)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一、二自然段,再观察插图,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母亲的恩情?(可以是图,也可以是语句。)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 展示:(1)小组汇报。 (2)有感情地读这些语句。 (3)朗读一、二自然段。 (二)第三自然段。 1. 观察插图,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哪里是写孟郊看到的?哪里是写他想到的? 2.小组内交流,讨论。说说孟郊想的话是什么意思? 3.展示:(1)小组汇报。 (2)有感情地读第三自然段。 活动二:诗文对照,理解诗意,郎读、背诵诗歌。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游子吟》。 2.联系课文,找到与各句诗相对应的句子。借助文中的语句说说诗的意思。 3.小组交流、讨论。 4.展示:(1)小组汇报,说说诗意。 (2)分组展示诵读《游子吟》。齐读诗歌。 5.背诵诗歌。 活动三:联系生活,体会母爱,懂得感恩、回报。 1.小组内交流:说说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谈谈自己的感受。自己该怎样对待母亲,回报母亲。 2.小组汇报。 3.再次有感情地读《游子吟》。 四、课外作业。 1.深情地背《游子吟》给妈妈听。 2.再读一些赞美母爱的诗歌或文章,小组内交流。 3.想一想妈妈是怎样对自己的,做一个体贴、孝敬妈妈的好孩子。 |
一、揭示课题,复习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节。 1、自由读一、二节,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母亲的恩情?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展示、交流。 第一自然段 (1)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夜深了 一针针一线线 ) (2)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从点的油灯可以看出她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地缝着一线线地缝着,。) (3)她想:孩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看了图,我们对这段话的意思体会得更真切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灯下缝衣,多么深切的母爱啊! (4)展示读第一节:指名读 齐读 第二自然段 (1)看图,想象一下,母亲是怎样对孟郊说话的? 出示:她望着儿子( )地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 (2)“孟郊看到母亲的头上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孟郊当时还会想到些什么? (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 (3)看图2,看母子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分难舍!他们的深厚亲情太感人了。 (4)展示朗读第二节。 第三节 1、自由读第三节,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讨论:孟郊想的话是什么意思? 3、汇报、展示朗读。 三、诗文对照,理解诗意。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游子吟》。 2.联系课文,找到与各句诗相对应的句子。借助文中的语句说说诗的意思。 3.小组交流、讨论。 4.展示:(1)小组汇报,说说诗意。 (2)分组展示诵读《游子吟》。齐读诗歌。 5.背诵诗歌。 四、联系生活,体会母爱,懂得感恩回报。 1.小组内交流:说说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谈谈自己的感受。自己该怎样对待母亲,回报母亲。 2.小组汇报。 3.再次有感情地读《游子吟》。 五、课外作业。 1.深情地背《游子吟》给妈妈听。 2.再读一些赞美母爱的诗歌或文章,小组内交流。 3.想一想妈妈是怎样对自己的,做一个体贴、孝敬妈妈的好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