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二) 解密文字密码
发表日期:2017/3/15 15:56:54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小教师 有696位读者读过
语文教研(二)
解密文字密码
时间:2017.3.1
执教:卞良燕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杨茹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三打白骨精》
今天开展教研活动,我听了卞良燕老师执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很是有感。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游览金华北山的双龙后所写的一篇游记,真实记录了自己旅途上的见闻和感受语言朴实,条理清楚,描写具体生动,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堪称典型的游记类散文典范。文中主要描写了“外洞、孔隙、内洞景物”的特点,有相似之处,但描写的笔触不尽相同,其中暗含“流水”这一叙述暗线,可见作者叶圣陶的游览观察之真切,文学功底之深厚,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顺序教学 洞明主线
《记金华的双龙洞 》是一篇游记 ,主要描写了“入山 、洞口 、外洞、空隙、内洞景物”的特点。 对游览路线的回顾非常重要,既是对全文的一个整体把握,更是为下面学习做有效的准备。这是一篇游记,卞老师遵从游记的写作特点,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在教学前,卞老师通过导学案让学生通过简笔画演示出双龙洞景区游览图,并标出景点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好地理清了“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这一顺序。通过这样的预习,帮助学生理出文章的线索后,再让学生细细朗读、品味,一同感受景色的美,了解景点的特点。
像这样适当取舍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依据课文顺序了解每一段的段落内容,理清文序,启发学生有序地连缀每一处景点, 这是在落实中年级年段目标———把握课文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整合段落内容,理清写作顺序,便清晰课文结构,也是突破了本文学习的一个难点。
聚焦重点 体会布局
细读《记金华的双龙洞》,双龙洞的景点虽很多,叶圣陶先生用 “移步换景”的方法,仅挑出几个关健点,即山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向我们依次展现新画面。在这几个关键点中,叶老也并没有平均用墨,而是着重介绍了“孔隙”和“內洞”这两处景点,其他景点只是略写,做到了有详有略、详略结合。卞老师执教时,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写法,带着孩子们去细细品味。首先,孔隙特别“窄”,可却是从外洞进入內洞的必经之路,更重要的是进洞的方式很是奇特,需要仰卧在小船里才能进去。“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內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这段传奇经历值得一写!至于详写內洞,更有理由。因为洞内有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这是“双龙洞”名字的由来。再加上洞内的石钟乳与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由此,我们体会到作者具匠心的布局,游记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去写。细细揣摩《记金华的双龙洞》两个重点段,我们可以领悟到,要详细描述的景观,无非具有这样几个特点:或是颇有特色的;或是作者特别喜欢、钟情的;或是站在读者的角度,觉得读者特别想了解的景观,如此种种。其他的则应该简单交代、一笔带过,与主题无关的应干脆略去不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主次分明,主题突出,玲珑有致。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植根于“阅读”的沃土中,从“阅读”中解
密文字的诀窍。
希望各位老师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就杨茹老师的课来谈一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