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教育故事>>文章内容

爱心之美成暖度

发表日期:2017/3/13 10:35:5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江远畅 有580位读者读过

爱心之美成暖度

                                     朱晨灿

上课了,要检查作业,俞同学站起来跟我说:“老师,我没带!”我心马上一沉:现在小孩厉害啊,没带作业还理直气壮!于是心里就有点火了,我刚想发火,但一转念,这个学生属于调皮型的,你越严厉他越不接受。“不是没带,是没写吧!”一旁一个刺耳的声音传来,没错,就是平时总和小俞作对的小陆。“你神经病,又在胡说八道!”小俞特别激动,站起身来就要冲过去,同桌立马拦住,“好了,上课时间呢!”随着我的一声呵斥,一场纠纷才宣告结束。

下课不久,我正在办公室批作业,突然有同学跑到办公室跟我说他们俩在教室打起来了,我跑到教室一看,吓坏了:小俞正拿着椅子向小陆砸过去,我迅速冲过去夺下椅子,制止了这个危险的行为。两人嘴里仍是骂骂咧咧地,我虽然当时还怒气冲天,但我及时冷静下来,没有用激烈的语气当着全班的面批评他们,我想那样做在当时只会火上浇油,把事态闹得更大,其他同学也会趁机浑水摸鱼,秩序肯定大乱,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我也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谁是谁非,妄下结论也有失公正。所以,我就用平静的语气对他们说:你们先到办公室来,我们好好聊聊。

    我把他们带到办公室,我让他们都坐下来,然后分别开始询问事情的经过。原来,小俞心里生着闷气,下课要找小陆算账来着。我一把握住小陆的手:“看,随便冤枉人,惹麻烦了吧!”也许小陆认识到事情的严重,立马哭了起来。我又拿纸巾给他,又安慰道:“没事的,同学之间吵吵闹闹也正常,说声对不起,小俞肯定会原谅你的!”我对他使了使眼神,小陆向小俞道歉,小俞不搭理,装作一副冷酷的表情。我只好让小陆先走。午饭时间,我特别关注小俞,在人群中却怎么也不见他,同学说他不想吃饭在教室呢,每次到食堂他都特别挑食,吃几口就倒掉了。我一想:不能让小俞饿肚子呀,顺便拿起一盒饭,刚要走就又坐下了,打开饭盒于是一个念头在我心里闪过:把我刚打的饭给他加餐吧。我三下五除二用勺子把餐盘里的土豆烧牛肉和木耳炒鸡蛋堆在他的碗里,走到教室,只有他一人。“小俞,老师给你送饭来了!快吃吧!”“我不想吃,谢谢老师!”“开盖有惊喜奥!”我打趣地说。他听着这话心里似乎冒出一丝冲动,低头故作镇定走过去,打开饭盒,刹那间,眼前一粒粒又大又圆的米饭蘸着汁水和着菜香正骄傲地与他对峙着,也许是饥肠辘辘,他眼神中告诉我他饿极了。“你吃吧,我先走!”我刚要走出教室,想给他留点面子。“老师,谢谢你!”是,小俞,话语间流露着温情与悔意。就这样,我坐在教室看着他吃饭,他大快朵颐,饕餮美餐,一种幸福的表情洋溢在他的脸上,嘴里还喃喃说:“好吃,好吃!”我又不断问起:“吃饱了吗,吃饱了吗?”他拍拍肚子挺着胸膛一声打嗝,满足的表情溢满脸上。年少的小俞开心极了,我想那一次,一个随心的举动——爱心加餐,一定令他难忘!自从这件事以后,小俞再也没有不做家庭作业,见到我也很有礼貌地打招呼了,更别说和同学发生打架斗殴的行为了。

这不是一种美好境界吗?愿发一份光热,温暖彼此的心坎。愿献一片爱心,浇灌幼小的心田。愿承一种信任,在生命的火花里闪耀着一个又一个甜甜的微笑,照亮所有心窝!

 

我想,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也都是需要关爱的,我们只要把他当成一个人去尊重他,爱护他,他都是能够感觉到的。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爱是教育的基础,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起点。教育应该围绕这个主体,满足主体的正当需要,才能触动主体的心灵,唤起主体的共鸣,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矛盾转化,使他们由“要我改”转为“我要改”。只有当教师学会领会学生的内心世界,并懂得如何作出恰当反应时,他就具有了师生人际智能,从而能提高教师工作的效能,自然也就能领悟到职业的快乐。放下架子,摆正心态。寻找交汇点。快乐着奉献,快乐着敬业,快乐着教书育人,即可以健全自己的人格,又可以把你的快乐幸福传递给他人。

    在教育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是转化“问题学生”的法宝。教师的爱融化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化为一股暖流,温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茁壮地成长起来。

这就是情感的力量,感情才是最能征服人心的利器!“动之以情”是启迪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只有“动之以情”,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师生之间才能心心相印,才能建立起平等互敬的关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和文化水平,纠正不良的做人习惯。但这并不是说只“动之以情”就够了,“晓之以理”同样不可少。因为,只有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紧接着对学生“晓之以理”才能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想阶段上升到理性范畴,使学生激起自身感情的火花,从心理上达到一种认同,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目的。

学生是一块有待雕琢的石头,但终将成为闪闪发光的宝石。在实践中,我会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学生观和教育策略,以及评价方法,把学生变成“掌上的宝石”,倍加爱护。用自己的师爱的评价性语言建立师生信任的阶梯,让学生和教师的心灵真正做到沟通无阻。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班主任充满深情的爱的语言,是儿童精神成长的“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