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分析
发表日期:2017/1/14 16:33:54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小教师 有1532位读者读过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分析
年级整体情况分析
我们四年级共有学生348人,君参加了这次期末测试,本次检测中240位学生达90分以上,优秀率68.97%,总体情况还不错,说明检测试卷难度适中。优秀率较高的班级有四(3)、四(5),优秀率较低的班级有四(4)、四(7)。这一差距一方面反应了班级学习水平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再次提醒了我们在关注补差的同时,需要继续重视提优教学。本次检测中全校合格率(60分以上)达到95.98%,全校348名学生合格,14人不合格,与以往的考试基本相似。其中四(2)合格率为100%。最高合格率和最低合格率相差较小,造成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为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个体间的差异必将越来越大;二是反映出教师在近期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关注程度的差异。建议多加强课堂教学中“随堂性补差活动”。 本次检测中全校低分(40分以下)学生有10个,实事求是的说,低分学生的出现有时是教师无法左右的,在后续的学习也很有可能会出现低分学生。作为四年级数学教师,必须正视低分学生,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关注与关爱,帮助他们提高,努力减少低分学生人数。
失分情况分析
一、计算部分:这一部分没有出现系统性的失分,学生失分比较分散。相对而言,口算与竖式计算正确率较高。失分相对集中于脱式计算部分,脱式计算共失分105分,生均失分近2分。
二、分析部分:失分主要集中于以下几题。
1、填空
第7小题 :失分率在37%左右,学生出错的原因主要是对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关系掌握不到位,对“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规定理解不到位所致。
2、判断
第2小题:对放大镜到底放大角的什么不了解。
3、选择
第5小题:把除数23看作20来试商,商( ) 。
A.正好 B.过大 C.过小
分析:失分率在50%左右,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试商方法的理解不深刻所致。暴露了教学中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并没有真正思维参与新知的探究过程;同时也反应了学生解题方法的单一,学生不知道通过例举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操作题:
分析:失分主要集中于第1题。生均失分达2分以上,失分率在35%左右。
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作图能力薄弱。同时,这题是平时经常训练的画垂直线段和平行线方法不熟练,学生就出现了大量的错误,反应出平时训练内容与方式的单一,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薄弱。
四、应用题:
分析:由于该部分试题难度不大,没有出现集中失分的现象,失分相对较多的是第2、3、5题。失分主要表现为:学生综合列式时没能准确使用括号的问题,如第3题和第5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综合列式的训练才刚刚起步,很容易就少了括号。极其造成失分。
对改进教学的建议
1、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活动效益。
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活动,切实提高集体备课活动的效益。引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要求;提高教师科学运用教材的能力,尤其是提高教师设计习题训练的能力,丰富课堂训练内容,提高日常训练效果。
2、加强随堂教学中的提优和补差工作。
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精讲多练。足量的训练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的基础。同时要利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必要的辅导;每节课的训练设计要充分体现层次性,既要保证学困生“学会”,又要满足学优生“要学”的需求。
3、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脱式计算能力。
通过口算随堂练、计算天天练等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性的教学工程,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坚持。同时要注意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直面的课题。无数事实在证明: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会有产生的学习效果。
从本次检测学生答题情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审题不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书写不工整导致失分的,这些都是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后果,应当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