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发表日期:2009/9/1 15:27:3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无 有678位读者读过
江宁区禄口小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学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室工作要点为依据,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精细规范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管理,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常态课教学研究和管理,引领教师走“轻负高质,低耗高效”的教学之路,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我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 主要目标:
1、认真落实江宁区各学科教学管理要求,教学常规工作进一步规范、深入、精细,向常态管理要质量。
2、加强常态课管理和研究,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40分钟要质量。
3、充分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向自身内涵要质量。
4、强化教师团队建设,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向专业队伍要质量。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发展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个性地发展。
三、 具体措施:
(一) 严格执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教学常规工作进一步规范、深入、精细,夯实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
1、 全体教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开齐、上足、教好每一门学科。特别是常识、技能学科,要不让、不放、不滥,每堂课要让学生能学有所得,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学期教导处继续对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调课的须经教务处、年级主任同意,发现有随意调课、让课的现象一律以违反课程计划处理。
2、 扎实做好教学“五认真“工作,将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每个环节工作做在常态中,做精细、做扎实、做到位,向每一个教学环节要质量,把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分解在每一个细节工作当中。教务处继续进行“五认真”工作月查,坚持做到当月检查、当月反馈、当月考核。以完善的“五认真”工作迎接区教学工作检查。
3、 进一步做好阳光锻炼1 小时工作,全体老师要严格按照学校关于学生进行阳光体育锻炼的安排,组织学生进行活动,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学生活动时间。
4、 加强常态课管理,严格执行《禄口中心小学常态课管理制度及考评方案》。本学期继续实行每周随机抽课制度。加大平时的巡课力度,并做好相关记录。
5、强化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是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从一年级开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听讲习惯、写字习惯、预习习惯等。本学期要重点抓好写字、读书、作业的良好习惯培养,继续把朗读、写字评价结果纳入学期末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考核成绩中。
(二)立足课堂,追求常态课的教学效益,着重思考、研究常态课的有效性,坚持走“轻负高质,低耗高效”的教学之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攻方向。本学期我们必须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创设多种教研途径,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上课、评课能力,提高每一堂课的效益。
1、 加强集体备课与教研活动管理。年级组教师共同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同时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才智,互相取长补短,从而保证课堂四十分钟的有效性。教研组建设要注重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研活动与培养教师相结合,努力做到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系列化,促使教研组建设上一个台阶。年级学科组长要做好四项工作:①期初制定好教研计划。②期中切实开展好教研活动。③期末进行反思与总结。④平时注意资料积累,归类整理。每次教研活动年级学科组长要邀请分管行政参加,并做好详细记录,期末一并交教务处。(分管行政另行安排)
2、创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机制。学校将根据教研室的指导,制定《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作为备课、上课、评课的纲性指导。组织全体教师参与构建评价指标,并在不断的学习、讨论中弄清每个指标的理论内涵和操作要领。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活动,不断促进新课堂理念能在各学科课堂实践中的渗透和落实。围绕新课标要求,强化备课立足于“两个要点”:促进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克服“以教代学,依教材表演”的倾向。力求上课实现“三个沟通”:即全员活动,人际沟通;教学整合,文化沟通;师生调适,心灵沟通。课后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做好“三个反思”:学生的核心地位是否得到凸显,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得到激发,思维是否得到激活。
3、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为学生而设计,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学校不断构建新的课堂运行机制,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堂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促进,共同成长发展的场所。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感到工作是快乐的,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节课的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全体教师要努力实践以达到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学习,不断追求进步与成长,相融共济的境界。
4、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尝试。低年级课堂教学侧重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年级则努力探索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高年级开始推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课堂上要能立足于激发、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能主动自觉高效地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转变学生学习习惯与状态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本学期在高年级课堂教学进行随机视导和校级教研活动中,将以上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运用并作为评课的重要依据。
5、各学科结合教研室学科工作计划,确定研究专题,并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真正努力做到以研促教,以研兴教。以教学研究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每个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努力向“研究型”转化。
6、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本学期原则上40周岁以下教师要上校级研究课,其他教师在组内上研究课,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上公开课一次,本年级本学科的教研活动相关教师必须参加。全学期每位教师的听课不得少于15节。
7、结合教研室安排,组织校级赛课评比活动。
8、加强对新教师和课堂驾驭能力欠缺的教师的听课指导,使他们能迅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9、开展各学科论文、案例评比、教学随笔、听课心得等评比活动,择优选送区以上参加各级各类评比,提高我校教学教研层次。
10、重视辅导的有效性。要特别重视中等生的提优工作,努力提高优秀率。
11、教导处加大调研力度,及时了解各学科存在的问题,对薄弱年级、学科继续采取跟踪调研,做好学科质量调研的分析、总结工作。
12、进一步加强学生作业管理,要求作业布置量适当,质要高,难易搭配,提倡分层布置作业,语文学科要研究如何促进学生乐读善写,数学学科从低中年级起就要加强思维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坚持每天做1—2道开放题,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作业的批改要做到及时,认真、细致、规范,并及时对学生反馈,适时地采取补救措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课改进展如何,关键又在于教师,因此,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全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全体教师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大力倡导读书学习之风,让读书开拓自己的视野,让读书丰富自己的内涵,让读书培育自己的修养,让读书提升自己的能力。全体教师在读书之余还要学会思考: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对学生发展的思考,对教育改革的思考,对教师自身发展的思考。学习与思考是相伴而行的!思考的多了,就能很自然地把不相关的东西变成自己所教学科的一部分,就能在业务上不断进步。本学期继续要求40周岁以下教师每周至少写一篇学习笔记,一学期不少于18篇,侧重于谈学习体会,期末进行检查、评比,40周岁以上的老师自愿参加。
2、做好新教师的在岗培训工作。学校努力为新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
3、继续加强“两班”和“青蓝结对”建设,真正让“两班”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通过“两班”活动,让青年教师速度成长起来。从本学期起,为两班学员配备档案袋,记录教师的成长历程。“两班”学员一学期自身或辅导学生有成果在校外获奖或在校外获得荣誉为学期末评优秀学员的必备条件。
4、加强现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考核与使用,结合教育局和教研室相关要求对有区骨干以上称号教师进行管理,发挥其带头作用。同时,在校内继续开展 “四个一”活动,即:上一节示范课,指导非骨干教师一节课,做一次专题讲座或教材分析,写一篇高水平论文或案例。
5、青年教师要积极探索现代教育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努力学习课件制作技术与使用技巧,本学期将进行课件制作比赛。同时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加强学习与交流,积极撰写网络博客。
(四)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校本课程成为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新舞台。
1、确定《牵手阅读》和《品味经典》为校本课程中的必修课程,此外,结合学校现有资源和师资结构,对我校的校本课程设置进行研究、探讨,开发其他选修课程,初步形成我校校本课程的框架。同时建立有效的校本课程管理、实施、评价机制,激励全体教师积极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践中来(具体计划另定)。
2、进一步加强课外阅读研究。继续用好校本教材《牵手阅读》及《七彩语文》、《七彩阅读》三套书,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层次。同时,继续推行“捐两本读百本”、“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开放学校图书室,为学生进行广泛阅读提供保障。语文教师要投入到课外阅读的研究之中,边学习边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喜爱阅读、学会阅读。同时应当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不仅仅是语文教师的事情,需要各学科有机渗透,各学科教师通力合作,共同促进。
3、构建多层次阅读展示平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乐读善写。语文教师每月组织学生向各级各类报纸杂志投稿不少于2篇。从三年级开始,每周每位学生完成两篇读书笔记。此外,学校将组织相关的课外阅读展示,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
4、开发利用好“香樟园论坛”,将其打造成为我校开展课外阅读研究、展示课外阅读研究成果的网络平台。
5、编印《品味经典》校本材料,将诵读经典活动引向深入。
6、积极组织参与南京市乡村阅读联盟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我校课外阅读研究水平的提升。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个性地发展。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本学期教务处将与德育处、教科室密切配合,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彰显我校学生独特的风采。
1、认真组织好上级部署的各项学科竞赛,努力做到精心组织,加强指导,力争取得好成绩。
2、抓好体育艺术卫生工作,积极开展体育活动,锻炼学生体魄,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1小时,确保阳光体育在我校落到实处。
3、结合语、数、英、艺体组学科特点在校内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充分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活跃学生的身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0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