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口小学2016—2017年第二学期课外阅读组活动记录(二)
发表日期:2017/2/23 12:13:45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宋雅文 有751位读者读过
禄口小学2016—2017年第二学期课外阅读组活动记录(二)
各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
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四个重点目标
一、诵读感受能力的培养:1、确保人人都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个班中有几个突出的学生,那不是老师教的,孩子天生的语感好或受其它影响)只有人人都好才是班级教学、学校搞得好的结果。2、用普通话,注意受方言的影响。3、读的正确、流利要达到“五不”(错字、增字、丢字、重复、破句)断句。拿着朗读腔两字一顿(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走定了。)
二、识字、写字要落实到位:低年级的课要每课如此,现在的课多数写字时间不足,每课时可适时设定。(要借助课文识字、写字)每节课要有8分钟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监督地写好字。
三、理解应用:不可拔高。1、了解词句意思。2、能读懂童话、寓言故事。要理解的词语:一类:新词、新句式;二类:抓课文中心的词语;三类:拥有引伸含义的词。如:《家》中的新词“祖国”;中心:“家”;引伸:“花朵”。要理解好词背后暗含的意思。看到一篇课文一要抓住重点词句,二要明确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是抓课文内容,二是要抓重点词句,再把课文读熟了,课文内容就掌握了)如:《秋游》中的“多开心哪!”
四、熟读背诵:要丰富原始积累。(50篇+5万字=100分是假的)
中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三个加强点
一、感受实际的能力:感受和记忆问题,继续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要加强默读,二要加强略读,读后还要有记忆。
二、理解能力:低年级是了解词的意思并有所感受。中年级:(1)理解词、句能体会关键词表情达意的作用。(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不分段但要有要点,重点进行思维训练。)(3)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①主要内容要含要点,用简洁语言表述课文写了什么。②复述能力:准确传达课文语言风格;恰当引用原文,突出主要故事情节。③复述中适当加自己的评 论。
三、积累拓展:背优秀诗文50篇以上,课外阅读总量40万字以上(低年级仅5万)。学生已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
高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三个延伸点(在中年级的基础上)
一、继续提高朗读水平,仍为感受和实际的能力。一要学会浏览,二要提高默读速度为300字/分,初中为500字/分,
二、理解要求。1、在语境中理解词意思。2、辨别词的感情色彩。3、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4、体会词的表达效果。
三、理解和应用。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表达方法,提高对记叙性、说明性文体的把握和理解。
作为语文老师,从学生终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我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方面。如何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并指导学生在茫茫书海中进行更有效的阅读呢?这一点就要结合本校的校本教材《七彩故事》探寻适合孩子阅读的好书目。
首先,我们应掌握课外阅读的推荐原则。
1、课外读物应能反映年龄特点。低段的儿童读者识字量不大,比较喜欢看内容丰富,色彩鲜艳的画册,初步掌握了书画语言,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条件,但选择图书的能力较差,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高段的少年读者则已初步形成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能力,能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
2、课外读物应择其所好。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知识、阅历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提供不同的读物。利用优秀读物对他们进行引导,这讲有利于儿童的个性特长得到很好的发展。
3、课外阅读应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教师既要重视引导学生讲课内学得的知识向课外延伸,迅速拓展课外阅读层面,又要有利于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获取的丰富知识和方法向课堂转化,促使课堂内学习的进步于提高。
课外读物的推荐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的内容和时代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互相推荐自己所喜爱的文章、书籍,交换阅读。还可以采用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的形式来推荐课外读物。这样,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不但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且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