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口小学一年级第一次集体备课
发表日期:2017/2/20 16:06:14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小教师 有700位读者读过
禄口小学集体备课材料(二)
一、研究的专题:
“问题导学式”研究——从培养提问题做起
二、课题: 《认识元、角、分(一)》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知道元1元=10角,1角=10分。
2、学生参与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在活动中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学会简单的购物。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养成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
四、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苏教材数学教材第二册的主要内容。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1元以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简单的购物,为接下来元角分的计算和以后生活中购物章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能体现专题的独特的设计理论依据: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六、能体现专题的教学设计或独特环节列举:
教学设计 |
复备 |
一、谈话导入:出示红包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啊?(红包)红包里面装的是什么呀?(钱)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始就以学生熟悉的红包引入,唤醒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部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上的数学知识。(揭题,板书) |
|
二、认识单位“元、角、分” 1、认识1元、1角、1分 师:周老师红包里也有很多人民币,我们一起来认一认,为了让小朋友看的更清楚,我们一一把它们请到大屏幕上 (1)出示1元纸币 师:你认识吗 生:这张是1元的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一元的? 生:数字1(颜色,大小,数字,汉字) 追问:看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最主要是看什么(数以及后面的单位名称) 师追问:这个呢(出示硬币) 生:硬币的1元。 师:它和这个1元有什么不同? 师板书:硬币 分别介绍1角、1分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让学生指一指,认一认,说一说。培养了学生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 2、介绍其他面值的人民币 师:小朋友真厉害。老师这儿还有一些人民币,认识吗?那老师随便指那个,你能很快的说出来吗? 3.完成想想做做1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元角分面值的进一步巩固。 |
|
三、学习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教学1元=10角,1角=10分 (1)谈话:下面啊,周老师给小朋友讲个故事(出示森林王国场景) (2)师:维尼熊买一罐1元的蜂蜜,可以怎么付? 小组讨论,汇报 1)付1张1元的纸币或硬币 2)付10张1角 (10个1角是10角) 3)3)1元=2个5角(2个5角是10角) 2张5角就是10角,10角就是1元。 4)付1张5角和5张1角 (合起来是10角)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在认识人民币基础上,导入森林王国的故事,吸引孩子的眼球,通过付钱游戏,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让学生掌握:1元=10角,知道他们的关系。 (2)追问:根据刚才付1元的经验,1元2角怎么付呢? 同桌讨论 【设计意图】这一道题目的设计,一是进一步巩固1元=10角,二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理解,让学生根据付1元的经验尝试付1元2角 (3)小猫和跳跳虎 小猫拿了1张1元的,跳跳虎拿了10张1角的,小猫觉得它的比跳跳虎的少?谁来安慰一下小猫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故事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难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元=10角。 |
|
四、巩固练习 1. 抽红包游戏 (1)依次找学生抽红包 师:大声告诉小朋友你抽到的是多少? 追问:两个小朋友的人民币合起来是多少? 2、模拟购物场景 师:(出示)文具小柜台的商品可好了,咱们一起去瞧瞧! (举1元钱)如果你有1元钱,你想买什么物品?哪两样商品合起来是1元呀? (2)师:我想买东西,可是没有营业员,谁来做营业员?要声音响亮的。师:营业员你好,我想买一把尺子,多少钱啊? 生:一把尺子7角钱。 师:喏,给你钱。 师:他应该找给我多少钱? ......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进入购物的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学会用数学,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