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口小学四数集体备课(1)
发表日期:2017/2/20 15:57:22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lkxxjs 有738位读者读过
禄口小学四数集体备课(1)
禄口小学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谈备课思路,讨论导学案。
2、各教师发表意见,讨论、修改。
二、活动主题:
“问题导学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的研究
三、参与人员:
四、六年级数学教师
四、活动安排:
1、组长宣布、说明活动内容和主题。
2、由刘利萍进行集体备课。围绕“问题导学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的研究 主题,讲述备课要点和备课想法。
3、备课组成员讨论,进行二次备课、复备,且进行记录。
4、备课组长小结。
5、分管领导总结。
认识三角形
一、研究的专题:
“问题导学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的研究
二、备课课题:认识三角形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联系已有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概念,知道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特征过程,积累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树立信心,体会三角形在生活中的价值。
四、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1、内容
《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四下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角、垂线和平行线的基础上教学的。新教材进行了重新编排,将认识三角形和抽象三角形的底和高结合在一起,将三角形三边关系安排在第二课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探究三角形特征的直观感悟,为下节课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作好铺垫。内容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认识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发展空间观念。
2、学情
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生活中随处可见,而学生认识了角、三角形,对空间与图形内容已有初步感知,因此,本节课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观察具体情境,给予学生直观感知的空间,然后引导学生逐步抽象出三角形的几何模型、感悟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关系,使学生在体验操作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逐步获得对三角形的整体感知。
五、能体现专题的独特的设计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级泵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所以,课堂中让学生操作探究,体会三角形特点,在练习中交流感悟,获得成功体验。而在三角形底和高的概念探究上,本着学生主体的思想,尊重学生,让学生合作交流,内化三角形的底和高,在“试一试”中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体会三角形底和高关系,培养学生主动性,让学生获得快乐。
六、能体现专题的教学设计或独特环节列举:
教 学 设 计 |
复 备 |
寻找三角形 1、情境观察 谈话:你们真聪明,已经认识了这个图形。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课间出示),这是杭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世界第一跨海大桥。仔细欣赏,你能从中找到我们认识的这个图形吗? 指名学生尝试描出相应的三角形,再同桌用手互相描一描三角形 引出课题:三角形(板书) 2、生活寻找 让学生带着对三角形的感觉,回归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有三角形?让学生完整的指一指、说一说。 |
|
会画三角形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寻找了生活中的三角形这个新朋友,我们的新朋友想请同学们把它画下来。 1、自由画三角形。 让学生自己在白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和同伴交流组织交流自己所画的三角形 (1)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展示5个,有锐角、直角、钝角),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教师自己也画好一个在黑板上) 交流:这些图形大小、形状都不完全一样,为什么它们都叫做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板书: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2)展示个别反例,交流:它们是三角形吗?
③ 说明:相邻2条线段的端点重合。(板书:首尾相接) (3)正反例结合,进一步概括体会: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三角形的3条边是首尾相接围起来的。 2、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让画错的同学加以改正,继续观察:你画的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标在图上。 出示准备好的三角形,问:谁愿意向同学们介绍三角形各部分名称,让学生指一指。 根据学生的交流,标记黑板上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讨论:一条线段有两个端点,三条线段应该有6个端点,为什么现在三条线段只有三个顶点? 指出:三角形的顶点和边也是存在一定关系的,例如与蓝色的点相对的边是蓝边。(板书:相对) 提问:与红色的点相对的边呢?黄色的边相对的是哪个点呢? 小结:每个顶点,都有它相对的边;每条边也都有它相对的顶点。 3、选点画三角形 谈话:看来,大家已经拥有了三角形这个好朋友了,可是,方格纸却不同意,它想考考你们能不能从它给你的4个点中任选3个作为顶点,画一个三角形?(出示“试一试”) 交流:“任选3个点”是什么意思?这4个点中“任选“3个点都能画出三角形吗? 学生尝试画三角形,交流:你选择了哪3个点画出了一个三角形? 讨论: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为什么不能画出三角形? 体会: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画出来的线段在同一直线上,不能首尾相接围城三角形。 |
|
“我”有底和高 1、理解底和高 单独出示建筑中的人字梁,让学生思考:如果要量人字梁的高,应该从哪里量到哪里?人字梁的高和人字梁下面的横梁所在的线段有什么关系? 通过让学生思考,体会:人字梁的高就是从它上面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它们是互相垂直的。 2、抽象出三角形的高。 如果我们把人字梁所表示的三角形画下来,像这样: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三角形的底。 请同学们看着图同桌互相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 小结: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三角形的底。 3、操作画高(试一试) (1)示范画高。 提问:老师黑板上这个三角形,如果以这条边为底,你能画出它底边上的高吗?谁愿意上来试一试,其他同学仔细看。 小结:画三角形的高其实跟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从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画垂线段的方法是一样的。先找与底相对的顶点,再从这个顶点起向底边画一条垂直线段,它就是三角形的一条高。 说明:三角形的高一般用虚线表示,同时还要标上直角符号,完善认知。 (2)练习画高。 指另一条边问:如果调皮的底跑到这里了呢?与底相对的顶点在哪里?如果以它为顶点,与它相对的底在哪里呢? 学生练习画高,展示学生的作品。 4、实践巩固 练一练2:让学生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 同时让学生说说三角形底和高之间的对应关系,加深对三角形底和高的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