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亲历活学----岳冬芹
发表日期:2016/10/26 14:32:1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伍凤娟 有756位读者读过
亲历活学
摘要: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这里活的书、真的书、动的书、用的书精辟的道出了我们教育的方法和方式:要到生活中去学习。他的生活即教育、行是知之始的教育理念正是我们当代社会教育的改革中心。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学子留学深造,在应试考试中屡屡得分很高,然而在后续的自我学习中却硬套书本,败绩连连。如果在小学阶段,我们就让孩子亲历数学,并在生活中运用创造数学,那么,结果就不是静的书本而是动的灵魂。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古今中外都推崇。在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被提到了20多次。如果在学习中,一味的搬书本、轻生活,那么何谈创新呢?可见亲历活学的意义非凡。
关键词:亲历学习,校外结合,循序渐进
一、做好调查分析,摸清学生在亲历学习中的困难
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操作水平,对于做好实验、提高效率至关重要。新学年一开始,我就在其中一个班级展开了两项调查:一个是问卷调查,另一个是实践调查。
问卷调查:1、你们喜欢上课外数学课吗?
2、在室内数学课上,你们喜欢小组活动吗?为什么?
调查显示:对于第1个问题,孩子们表示的都很迷茫,不知道课外数学课是什么意思。对于第2个问题,少部分孩子说“喜欢”,大部分孩子说“不喜欢”,原因是每次活动,不知道改怎么做。
实践调查:针对问卷调查的显示,我在第一周布置了作业:在周末,用你们在一年级学过的钱币的知识和加减法口算的知识,周末陪着爸爸妈妈买菜,要求是要记录下你买的菜各是付了多少钱,找回多少钱。结果表明,只有极少部分同学完美地完成了这份作业。通过观察,发现这部分同学平时在生活中,爸爸妈妈比较注重他们孩子的学以致用,经常在付钱时让孩子们帮忙算一算我付多少钱合适,应该要找回多少钱。而没有完成或者完成不理想的学生,问其原因,有的说:“我从来没帮妈妈算过,不会算”;有的说:“像书上那样子把算式写下来,我才会算。”有的说:“我只拿一元钱买过东西。”……
针对实践调查结果,我就乘机问孩子们:“卖菜的叔叔阿姨是用本子记下来算的吗?”他们说不是。“那么我们学习钱币后却还是不会使用钱币,我们学习用来干什么呢?”孩子们一齐说要在生活中使用的。孩子们对我的引导有了很好的反馈。紧接着我就乘胜追击:“很多学生,考试成绩很好,可是毕业以后,却不能很好的胜任工作,甚至受到打击而一蹶不振。还有些学生,在考试中拔得头筹,考上了国外的名牌大学,可是被录取后,学习屡屡受阻,不能完成老师交代的各项实验,甚至不能毕业。这些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经过调查发现,他们在学校的学习都是只局限于课本知识,而不能把课本搬到生活中去学习和运用。你们长大后想成为这样的人吗?”“不想”学生们异口同声。“那么你们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动手操作的作业吗?”“能!”听到孩子们的坚定的回答。这次的实践调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激起了学生跃跃欲试的学习激情。
二、循序渐进,设计由易到难的训练程序
第一阶段:课内让学生合作完成,引导学生亲历学习。
在学习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米》这一课时,我单独流出一节课,让孩子动手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我准备了卷纸,米尺、学生尺等测量工具。将全班50名学生分成了10组(每组里有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也有平时不会操作的同学)。然后要求每组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量出教室的门的高度和宽度、教室的长度、黑板的长度、课桌的长度和宽度以及数学书的长度和宽度。任务布置下去,我就仔细观察每个组及组员的表现情况。都是爱动手的孩子在操作测量,其余的孩子在一边看着,不知如何下手。
不一会儿,所有组都测量好了,会操作的孩子就急着汇报成果。我让第一组里没有动手的孩子汇报结果,然后问她:“这个是你自己量出来的吗?”她不出声。我便说:“老师不是批评你,而是想知道你自己量出的结果,你可以试着量一下吗?你可以让你的组员给你帮忙。”她畏畏缩缩的去量,她选择了米尺量门的高度,第一步之后不知道做个记号,所以量出来结果跟第一位同学量的有误差。在她量完之后,我首先对她的操作给予了表扬。也是为了给其他组的孩子信心。然后问:“为什么他们同样量了门,结果却相差很大呢?”有的说是因为第一位同学尺子没和门边对齐,有的说是因为第二位同学因为尺子不够长,在量完第一个尺子时没有做记号,第二次量不知道起点在哪。这时候我就总结:“原来这两位同学都有犯错误啊?那你们组能再量一次吗?“全班同学一起观看这个组合作又量了一次,这次这个组的孩子们一起上阵,帮着对齐、做记号、固定尺子。不一会儿,结果就出来了。在他们合作量完汇报之后,我带领全班孩子给他们组掌声鼓励。在掌声中回到自己的座位,特别是不爱动手不敢动手的孩子脸上露出了高兴、自信的笑脸。然后我让其他组的所有成员也都自己去量一量,不用担心量错。
经过刚才第一小组的合作师范和鼓励,其他组的每个小成员也都有了信心,争抢着要自己先量,而且很争论了起来,各自说自己量的对,对方在量的过程中错在了哪里。我顺时引导,每个组都完美地完成了任务。人人都尝试,人人都能成功,从而增强了自信心。
第二阶段:课后分组合作,实际体验学习数学
有了上次的课内合作经历,在学习《认识方向》一课,书上有一节活动课测量学校操场的八个方位各有哪些物体。我便加大难度,布置课后的合作任务。分组在课后到操场上去测量,并在平面图上表示出操场的方位及每个方位上的物体。
这次10个组,8个组的结果相同,在汇报的时候他们积极发言,都争抢汇报他们的操作过程:
学生A:老师,我们先是看我们学校的教室门朝哪面,门朝哪里哪里就是南,然后根据方位的顺序,确定东、西、北三个方向,再根据四个方向确定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将这8个方向确定好后,看每个方向各有哪些物体,记录下来的。
学生B:我们组是看太阳的,我们是放学后去的,因为我们放学比较早,所以那时候太阳还没到西边,所以我们判定为西南方向,然后根据确定西面和南面,然后根据方位顺序确定其余方向的。我负责记录,陈XX、高XX、厉XX和张XX负责观察每个方向上的物体。
学生C:我们组是根据指南针辨别方向的。然后观察各个方位上的物体。
对于学生的汇报,我一边微笑一边给予点头鼓励。并对学生B的操作给予了大力表扬,他们组不仅仅会确定方向,而且能够根据生活实际,判定下午三时的时候,太阳不是正西面而是处在西南方位的客观情况,非常严谨、爱动脑筋。我又问其余两组的操作情况,原来跟学生A的切入点相同,是根据教室方向确定南的,可是在后面把东、西两个方向弄错了。对于他们的表现,我和全班同学没有表现出对他们做错事情批评或者嘲笑,而是鼓励他们下次会做的更好。
经过这两次的引导,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并能根据生活实际作出灵活变动和举一反三,我想我的亲历学习的实验已经有的初步的成效,孩子们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在之后的课堂合作中,比如“画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并配说明”、“画出我们学校的旅游路线图,并配文字说明”孩子们都做的非常好,而且全班同学参与其中出谋划策,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第三阶段:数学与生活相统一
经过多次的引导与操作,孩子们对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已经得心应手,懂合作,善汇报。这次学到长度单位《认识分米和毫米》,书本上有实验课,测量并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我觉得锻炼他们动手独自实验的时机到了,就安排了下去:要求每个孩子都种蒜苗,并记录每片叶子的生长情况。于下周五汇报结果。在这期间,每天都有孩子兴奋的跟我说,“老师,我种的蒜苗发芽了”,“我的蒜苗长的真好,我妈准备把我种的蒜苗炒菜了,我没同意”,看他们的喜悦和成长,我也很开心。终于到了汇报结果的这一天,有的孩子还带来了他们自己种的蒜苗:
张同学:老师,我第一天晚上把蒜苗放在碗里,放点水,然后,我第二天回家发现,蒜头全倒在水里了(书上要求立在水里的),所以我重新准备了个碗,将蒜头立在碗边上,后来两个蒜头都发芽了,泡在水里的那个芽出的慢,我记录了两个蒜苗的长度,第一天,5mm,第二天11mm,第三天19mm,长的可快了。
余同学:老师,我是一个跟书本上一样,放在水里的,后来妈妈说栽在土里更好,所以我在花盆里也种了一个,把这两个做了对比。通过测量和观察,我发现种在土里的长的快,而且还茁壮,种在土里的第一天长2mm天长15mm三天30mm种在水里的第一天5mm二天10mm三天18mm。
对于余同学的汇报,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不同吗?”余同学首先发言:“妈妈说,是因为土里有蒜苗生产需要的养分,水就是自来水,被消毒过,没有植物生产需要的营养了。”原来,我们余同学,不仅学习到了怎么测量生产的长度,而且还知道蒜苗生产的一些条件,你都快成为一个小小的科学家了。每一个孩子的汇报,都异常精彩。在总结的时候,我很激动:孩子们,你们这两个星期做的,就是一项研究,我们敬佩的袁隆平爷爷就是在不断的实验和数据测量整理中,发明了水稻的品种,并提高了粮食的产量。老师相信,在你们长大以后,一定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为国家做出伟大的贡献。孩子们认真的看着我,仔细的听着,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感悟,并默默地记在了心里。
三、结论
当“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时,学生对于学习激发出了最大的热情,他们在课后,主动结伴去验证所学,或者自己做一些跟数学有关的小实验。学会记录知识并整理,学会观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与答疑。每一个孩子都能将所学在生活中运用,甚至有时候还当起了小老师。这时候,我便会把课堂让给他们,给他们尽情发挥的场所。他们的进步,与平时的锻炼是分不开的。你相信他们、支持他们,调动他们,他们也会给你莫大的惊喜。
孩子不仅是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他们的将来更是在生活的浪潮里拼搏。当知识离开书本,当孩子们离开课堂,他们如何搏击长空,自由翱翔?在孩子的引领中,我们不能做“GPS导航”,直接告诉他前行的方向;而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学习和人生的方向。
参考文献:1、叶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