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设计
发表日期:2007/11/20 9:25:04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无 有695位读者读过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设计
设计者:潘斌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列方程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步骤和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知识可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打好基础,为中小学数学教学作好衔接工作,为以后系统学习代数知识、代数思想作好准备,以及培养综合、概括、类比、迁移、扩散等思维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个未加数的应用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会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会用把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已知条件是否符合的方法进行验算,在教学解题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初步的类推和迁移的能力,及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并在学习中培养自学能力和小组间互助合作的精神。
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设未知数和列出方程,关键要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 教学方法的选择: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是中学列代数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选择教学方法时,我注意了中小学教学的衔接。
本节课我首先考虑正确运用迁移原理,这对中小学的学习都将具有积极作用。在复习时,不论是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对学习例1都具有迁移的作用,利用这一原理可引导学生直接去做例1后的“想一想”,这既能培养迁移推理能力,也能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其次由于小学生仍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刻,所以要考虑怎样做好这个过渡。在教学中采用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线段图能使数量关系明显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帮助学生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和列出方程。
第三考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高年级数学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小学衔接做好准备。例1的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分组学习讨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一种互助合作的精神。
第四考虑学生扩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学完例1后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出不同的方程,就是教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第五考虑学法指导。从复习、教学例1到教学想一想,自始至终都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三、 教学环节的安排
第一阶段是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主要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数量关系式的训练、一份数和几份数的训练以及两步应用题,这些都和例1有着或大或小的联系。
第二阶段设疑导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我把例1要学的数学问题转化成“我和我女儿的年龄” 这一生活问题;并同时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想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激情去学习。
第三阶段是教学解答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一阶段,我大胆设计了几个自学题让学生分组学习,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成长。
第一个环节带着问题自学;第二个环节是小组交流、汇报(包括检验);第三个环节比较例1与复习;第四个环节讨论多种解法(这是本节课的深度所在),第五个环节教学“想一想”。
第四阶段是巩固练习。一是巩固新知的练习 P94“练一练”;二是解决导入中的问题;三是编应用题。(给两个条件,编一道应用题)
四、 作业
练习二十一,2——4题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