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发表日期:2007/11/18 10:11:4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无 有841位读者读过
《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南京市江宁区禄口小学 张冬香
教材依据: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7课《歌唱二小放牛郎》
设计思想:
本课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歌词,内容涉及到抗日战争,但故事并不复杂。在教学中,我主要想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到那情那景,融入文本。
教学目标:
1.能走入文本,体会情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理解文中的有关生词。
3.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品质,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走入文本,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有关生词,如:扫荡、埋伏圈
教学准备:
制作powerpoint(《歌唱二小放牛郎》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题
2.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3.多音字组词:挑
4.朗读第一小节
过渡:王二小到哪里去了?
二、新授
(一)自渎2-5小节
1.出示第二小节,一生读。
你有什么不理解的词吗?(生1:扫荡。生2:扫荡……)
师配乐出示图片,让学生边看边听老师的叙述,理解“扫荡”这个词语。
师:此时你再读这个词语,心中又有了怎样的感受呢? 读句子。
读第二句,如果让敌人发现了,他们将会怎样?生说。
师:情况是多么危急啊!再读句子。
过渡: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王二小出现了,他是怎么做的呢?
2.一生读3-5小节。
(1)学第三小节。生读。什么叫“迷失了方向”?
敌人抓住了二小,二小有什么表现?(假装顺从、自有主张)理解这两个词。
过渡:王二小有什么主张呢?
(2)生回答。理解“埋伏圈”(利用影视片段帮助学生理解)
“我们”是谁?
说说表示声音的词。
此时二小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过渡:凶残的敌人知道受了骗,他们会怎样做呢?
(3)生回答(读第五小节第一句)同学们在读的时候,哪些词揪住了你的心,让你的心很痛?(挑、摔死) 看图片;二小被摔死的样子(配乐)
再读句子。
引读:八路军战士看到这一幕,他们化悲痛为力量——“八路军战士从山上冲下来,复仇的子弹将敌人胸膛射穿。”
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八路军的痛与恨?(冲)再读句子。
过渡:王二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二)配乐引读最后一小节。
(三)再读第一小节,问:二小到哪里去了?(把握情感)
有感情地读第一小节。
(四)听音乐,看全文。
让我们在文字中再看看二小。你看到骑在牛背上唱着歌儿的二小了吗?……你看到机智勇敢,把敌人带进我们埋伏圈的二小了吗?……你看到被敌人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上的二小了吗?……
二小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样子却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五)配乐朗读全文。
(六)看影片,听歌曲。
三、介绍小英雄,推荐课外读物。
四、结束语。
真诚希望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让和平之光永远照耀地球!
五、课堂练习
阅读《补充习题》上的《刘胡兰》,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歌词,也是一首叙事诗,对于现代诗歌的教学我的心中还是有很大的畏难情绪的,不知道如何切入,如何把握?
对于这首诗歌,我认为故事情节不复杂,课文内容也不难理解,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近王二小的身边,融入他的生活。为此,课前我精心制作了课件,图片、文字、影片、歌曲、配乐……整合在一起,渲染一种氛围。课前我就想:不知道这些泡在蜜糖罐里长大的孩子们能不能感受到那份情感,会不会哭呢?
我没有想到,孩子们会如此感性!我利用图片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扫荡”这个词(这也是一个难点的突破),看着一幅幅凄惨的画面,听着老师的叙述,有的孩子就已经噙着眼泪了,再让他们读这个句子,读出的情感就不一样了,有伤痛有愤恨。尤其是在学第5小节时,我让学生说说读句子时哪些词揪住了你的心,让你心痛?学生都能找出“挑”和“摔死”,我再让孩子们看看二小牺牲了,躺在山间石上的图片,孩子们已泪流满面,再读句子时情感得到了充分地表达。在后面,我让学生听着音乐静静地看着屏幕上的全文:“让我们在文字中再看看二小。你看到骑在牛背上唱着歌儿的二小了吗?……你看到机智勇敢,把敌人带进我们埋伏圈的二小了吗?……你看到被敌人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上的二小了吗?……”没有一个学生在开小差,没有一个眼神是游离的,孩子们端坐着,面色凝重,回答的声音越来越哽咽,有的孩子已是泣不成声。此时,再让学生各自配着音乐朗读课文,让情感释放在文字中。
下课了,平时喜欢嬉闹的孩子们静静地离开了多媒体教室,走回班级,等我从楼上下来,才发现没有一个人出来玩,教室的门紧紧地关着。我推门进去,看到孩子们居然还在哭泣,完全沉浸在其中。有的孩子趴在桌上,双肩不住地耸动着,可能是不想让别人看到他的泪水吧;有的孩子就坐在那儿,任泪水肆意流淌,痛快地宣泄着自己的情感;还有的孩子静静地望着窗外,他是在回忆什么吗……我关上教室的门,轻轻地离开。
语文是一门感性的学问,阅读时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心灵,感受着文字中的情感,应该比纯粹的阅读技巧训练要有效吧。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