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引领学生走进神奇的情感世界
发表日期:2007/11/18 10:11:04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无 有799位读者读过
创设情境 引领学生走进神奇的情感世界
——苏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印度洋上生死夜》教学设计
南京市江宁区禄口小学 刘义明
一、 教材依据
《印度洋上生死夜》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第七单元第24课。文章讲叙的是皮埃尔船长在印度上乘坐的渡游艇被撞,妻子克勒松生命垂危,这时他所处的位置即将发生海啸或火山喷发,他用灯语让一艘客轮安全脱险,而妻子却失去了生命的故事。歌颂了皮埃尔在生死关头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二、 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的设计从这一理念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情感和生活经验,带领学生自觉走进文本,融入课文情境,在情境中充分感受、体验、理解、创造,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 结合上下文理解两个“抽搐”的含义。
3. 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主人公皮埃尔生死关头把自己和妻子的安危置之度外,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四、 教学重点
借助语文字材料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并把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五、 教学难点
体会皮埃尔复杂的内心世界
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电筒(表演时用)
七、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热情,认识了一位舍己救人的皮埃尔船长。
师:上节课学习,我们初读课文,一起分享了这样一个令人震憾的故事,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走入皮埃尔复杂的内心世界,感受那不同寻常的夜晚。板书:24、印度洋上生死夜。
设计意图:再现课文情境,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由“生死夜”引出皮埃尔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欲望,明确学习内容。
(二)创设朗读意境,再现课文场景。
师:那是一个难忘的夜晚,更是一个生死考验的夜晚,皮埃尔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斗争?自己用心研读课文,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认真阅读,交流读后感受。
设计意图:教材是无声的载体,我们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就要引导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总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
1. 师:在克勒松生命垂危之际,皮埃尔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斗争?作为一个局外人,你能理解皮埃尔的决定吗?为什么?多么感人的决定,多么崇高的思想!我准备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好这段话?小声地练读。
指导学生朗读,再现当时情境“不!我不能走!……”
2. 投影出示:“此时,克勒松的手脚不停地抽搐,嘴里吐出大团大团的泡沫。皮埃尔的心也在抽搐,但知道可能是生命力即将耗尽的信号。”
师:此时克勒松怎样了?通过哪个词可看出来?指导学生理解抽搐。
皮埃尔的内心怎样了呢?你能想象他当时的心理吗?出示课文插图。
师:虽然这是一幅没有声音的图画,但同学们仔细听,你能听到些什么?虽然我们看不清皮埃尔的表情,但只要我们闭上眼睛,你定会看清楚他那焦急的神情。大家闭上眼睛看,侧耳倾听,叙说你所看到的,听到的。
“皮埃尔的心也在抽搐。”这里的抽搐指的是什么呢?师:我们仿佛听到了皮埃尔声嘶力竭的呼喊,但现实那样残酷,游轮依旧没有改变航向,此时皮埃尔发自内心的呐喊,这呐喊充满了悲愤,充满了绝望。
“天哪,难道克勒松的血白流了吗?难道我们俩将白白付出生命的代价?”
指导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立足文本,但不能固于文本,合理有段引进其他课程资源(图片),能对文本解读起到推波助澜、趁热打铁的作用。学生目睹图片,展开想象后,其情感与文本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此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强化体验,使情感融于血液的灵魂,不断升华。
(3)师:当游船得到信息改变航向时,但妻子已离他而去,此时的皮埃尔心情又是怎样?对于皮埃尔此刻的心里变化,你觉得能理解吗?为什么?
“亲爱的,原谅我……”皮埃尔请求妻子原谅他什么呢?他还会对亡妻说些什么?
此时的皮埃尔那样的平静,那样的自若,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他此刻的心情吗?
指导朗读:“亲爱的,原谅我……”
(4)师:皮埃尔得救醒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在得知游轮上的人安然无恙后,他说了些什么?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想象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指导朗读:“谢天谢地,克勒松,现在你可以安息了……”。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读书,交流读书收获,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再现皮埃尔复杂的内心世界,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在朗读中体会感悟,生成情感。
(三) 创设表演情境,享受学习快乐。
1. 师:感人的故事,崇高的人格魅力,舍己救人的皮埃尔船长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再读课文,记住表现皮埃尔内心世界的句子,展开想象,丰富皮埃尔在那特殊时刻想的、说的内容。
2. 指导学生再现那不寻常夜晚发生的故事。
(学生边表演边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创设表演情境,合理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方式,让他们“思”、“演”,尽情表现自己的想法,享受学习的快乐,使他们始终处于亢奋的学习情感活动中,这样既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升华了皮埃尔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四) 创设练习笔情境,升华学习目的。
师:学了课文,我们心潮起伏,皮埃尔崇高的品质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我们无比激动。同学们想象一下,皮埃尔在妻子基前会说什么?下面就让我们放飞思绪,动笔将心中的那份真情坦露出来。
设计意图:此时的学生已被皮埃尔那高尚的品质所折服,让学生动笔写心里话,写真心想说的话已是水到渠成,这样既培养学生动手写作的能力,又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有利于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反思:
1. 情境创设——让学生更易于走进文本。
布鲁姆认为:“成功的课堂应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言语材料。”课堂中老师创设了许多情境,带领学生在神奇的语文天地里,与文本对话,与主人沟通,学生个性、悟性在40分钟的课堂上自由张扬,心灵得到洗礼。
2. 自主感悟——让文本解读走向多元。
阅读实践主体是学生,“阅读是个性行为”这些告诉我们不能剥夺学生的文本的权利,不能用教师的感悟代替学生感悟。学生朗读是多元的,课堂才是生成的。教师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境界,借助这座桥梁,学生才能够与文本、教师、同伴进行思想的交锋,心灵的契合。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