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科研>>论文案例>>文章内容

让生活实际走进数学课堂

发表日期:2007/11/21 12:34:3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无 有637位读者读过

让生活实际走进数学课堂

南京市江宁区禄口中心小学  卫国兰  张萍

内容提要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生活实际的需要和数学自身发展的需求。而小学生学习的大量数学知识主要来源于生活实际,来源于儿童的亲身体验。为此,我们的教材的知识已经尽可能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这就为我们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环境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教师要结合教材,同时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地处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习的素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与数学有关的有用信息的能力。要让生活实际走进数学课堂,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二、      结合生活体验,探究数学方法;

三、      广开实践活动,拓展数学课堂。

 

数学,一直被人们尊称为思维的体操,是培养人的思维的重要工具。但传统的数学过于强调其理性的一面,而忽视了其感性的一面,于小学生而言,显得有些枯燥、乏味。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已课程改革中受人关注的热点之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中央教科院的张梅玲教授也提出:“教学能从生活中引入的尽量从生活中引入,学完后能回到生活中的尽量回到生活中去。”这就是说,小学生所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

如何将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来充实,丰富我们的数学课堂,使我们的教与学,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来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只有让学生喜欢数学,才能学好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沟通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找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我在教学《千克的认识》一课时,首先就出示两个大小相等的球(1个空心,1个实心),让学生猜测这两个球的轻重。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情绪高涨,纷纷猜测。在此基础上,很快想出解决的方法,用手掂一掂,用秤称称,并由此感受到不同的物体有轻、重之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很快地融入、参与了后面的学习。

二、           结合生活体验,探究数学方法。

皮亚杰曾说过:“知识来源于儿童的亲身体验,来源于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在对自然事物、社会现象的接触中,不断产生新的体验和感悟。

如二年级下册:有这样的实际问题“妈妈买了一件上衣25元,一条裤子18元,付给营业员50元,应找回多少钱?”这题一般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解决,一种是“50-25 = 25(元),再用25-18 = 7(元)。”即先算出买了上衣后还剩多少钱,再算应找回的钱。另一种是“25+18 = 45(元),50-45 = 5(元)”。即先算出上衣和裤子的总价,再算应找回的钱。在集体交流时,一位学生站起来反驳,认为第二种方法更合理,因为他看到商店的营业员总是先把几种商品的价钱加起来,再根据顾客所付的钱,算出找回多少元?我当场给予这种精彩的回答以肯定,因为这是一名学生,一个真正的学习主体,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自主建构的过程。

课改的理念鼓励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多样化,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独立思考。如三年级上册第2页的第5题“求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这题可以先算出每种树苗每棵的价钱,再进行比较,进而得出松树苗的价钱贵;还有的学生直接根据题意这样回答:“3棵松树苗的价钱已经是63元,而4棵杨树的价钱才48元,很明显松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这种方法也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满足了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三、           广开实践活动,拓展数学课堂。

要把数学知识从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课外,使之成为真正有用的数学,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让他们在喜欢的活动中探究,才会有乐此不疲的状态,只有让他们亲身经历,才会有深刻的感悟。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上好教材所编排的“实践活动”内容,尽其可能的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些实践活动,还应组织有价值的实践作业、专题活动,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我结合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的情况,提出了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要求。

如在本学期(三年级)学习了除法内容后,我让学生设计租船方案,帮小姑娘安排看书计划。学习了“千克和克”的认识后,我让学生回家掂一掂盐(即1千克)的重量,跟妈妈去菜场买一次菜,记下各种菜的名称和重量,再拎一拎;去商店或超市调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的食品的重量。学会了24小时记时法后,去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24小时记时法,再让学生合理安排自己周日的作息时间;在学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的计算后,让学生测量和计算讲台面、教室、自己的腰围、大树等物体的周长。紧贴教材,巧设练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同时也还教材以生活的本色。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生活实际切实地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掌握必备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打量周围的世界,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