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两组建设>>备课组>>一年级>>数学>>文章内容

禄口中心小学2016—2017年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第二次集体备课

发表日期:2016/11/15 15:49:49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小教师 有677位读者读过

禄口小学集体备课材料

一、课题:9加几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从实际情境里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树立创新意识,追求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同学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同学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数学,让同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材共布置了两道例题,例1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图,通过同学们喝了一些饮料“还有多少盒?”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2展示的是“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同学会计算9加几,知道“凑十法”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独特的设计理论依据

在学过1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运用凑十法解决20以内的加减法本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渗透转化思想,学会应用“凑十法”。由于一年级儿童认知结构里具体思维是主要特点,他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

五、教学设计或独特环节列举:

教学设计

复备

一、情境导入

 (口算题进行复习:10+1、10+3、10+5、10+7、10+8、10+6、10+4、10+2。 学生口算后,教师将卡片有序排列在黑板一侧)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二、探究交流

1、以“9+4”为例,探讨口算方法。

看一看:小熊是怎样取的?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列出算式:9+4。

摆一摆:让学生借助格子图用苹果摆一摆,算出结果。

说一说:指定学生操作演示,交流算法。

访一访:采访用把9凑成10,再10加3得13的小朋友: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呢?请两个说说。教师板书:

                9  +  4  = 13

 

1      3

 

                10

议一议:学生交流喜欢哪种方法?说明以上方法都可以用,鼓励学生用简便的方法算。

2、进一步操作感知,巩固口算方法。

用苹果边摆边计算,独立完成9+5、9+7两道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口算思考过程,并完成第78页“试一试”的填空。

9 +  5  = 14       9  +  7  =16

 

             1      4            1      6

 

            10                 10

(3)质疑:5为什么不分成2和3,7为什么不分成3和4或2和5呢?

3、引导小结。刚才我们算9加几用了什么方法?请小朋友为大家喜欢的这种方法起个合适的名字。(“凑十法”)

三、检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圈出10只,再计算。和同桌交流算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完成后,比较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起来计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将得数板书在新课引入时列出的算式后面。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

5、“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溜冰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原来有(  )人在溜冰,又来了(  )人,一共有(   )人。列出算式,组织学生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

(2)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的9加几的例子。

四、学生质疑,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