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教研活动>>文章内容

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现状的调查报告

发表日期:2007/11/21 7:50:02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无 有706位读者读过

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现状的调查报告          

 南京市江宁区禄口中心小学         刘宁花

     

目前,农村小学师资结构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教师年龄比例严重失衡,中老年教师占大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承担着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任务,学校能否长足发展和他们密切相关;新课程改革正在逐渐推进,中老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运用新理念体现新思想的?他们的教学行为有怎样的转变呢?因此,对中老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现实情况进行调查有实在的价值。

在四月份,我们对全校4555周岁的中老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实际调研,采用现场听课评析的方法,取得了真实的资料。同时,我们依据“江宁区课堂教学评价表”中各项指标的得分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了存在于中老年教师课堂中的与新课改格格不入的甚至于相违背的7大问题,阐述现象,分析原因,有理有据,认识深刻。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三点改进措施,试图依据调查结果,正视现实,着力改进,能够促进中老年教师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增强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力,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一、        问题的提出:

对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情况的关注是基于两方面的:

一是由于我所在的学校师资结构比例严重失衡所引发的,我校共有教职工136人,而中老年教师大约占了总数的70%左右。同时,我也对周边十几所乡镇中心小学进行询问调查,每个学校都有近60%以上的中老年教师,甚至有的学校达到了80%以上,可以说师资结构比例严重失衡已成为乡镇小学一个共性的问题。中老年教师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承担着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任务,学校能否发展和他们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二是轰轰烈烈的第八次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五年多,身处改革大潮的中老年教师们究竟是如何应对的?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体现新理念新思想的?同时又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去改正呢?很多方面值得调查探究。为此,我校在四月份开展了“中老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情况的调研活动”,对全校4555周岁中老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实际调研,试图通过调研活动,真实了解新课程改革四年多以来我校中老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的现状,并进行跟踪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改进措施,进而充分调动中老年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课堂教学水平能进一步提高,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促进学校的长足发展。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江宁区禄口中心小学4555周岁的中老年教师进行,我们对中老年教师的界定为4060周岁,但考虑到调研工作的工作量太大及其他原因,只调研了4555年龄段的教师。

(二)调研方法:

采用现场课堂教学评比的方法,组织学校行政人员及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评委,分为三大组,在一星期(5天)中分别听被调研教师的公开课,并根据“江宁区课堂教学评价表”(见附表一)中各项指标去权衡打分,最后进行综合汇总,并进行客观分析。

三、        调研结果分析:

(—)总体情况概述:在本次中老年课堂教学水平的调研活动中,共听课55节,其中好课17节,占总听课数的30.9%;合格课为38节,占总听课数的69.09%,课堂教学合格率为100%,没有出现差课现象。(课的划分标准为100分——80分为好课,79分——60分为合格课,60分以下为差课)

(二)评价指标中各子项目得“优秀”及“合格”百分比的情况统计:(见附表二)

(三)存在的问题:

我们知道,深入把握新课改的实质,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老师们主观上是想上好课,教好书的,思想上也有较高的重视,但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仍然难脱旧传统观念的束缚,难免显得“穿新鞋走老路”,甚至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致出现了一些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可以说这些问题和现象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引发我们的深思,亟需我们改进的!

1.      教师钻研教材不深,认识不到位。从表中数据显示“能正确和合理使用教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项优秀率只占3461%。这一点可以说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也是全体教师必须努力改进的方面。现在的教材绝大部分是新教材,一个例题一个练习都体现设计者的目的,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深入体会编者的意图,同时更高的要求是要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去大胆创新,给予补充和完善。在我们课堂上,有些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部分一带而过,然后辅以大量的强化训练,看起来好像效果不错,但实际是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片枉然;还有的教师对教材上展现的东西一股脑儿地搬进课堂,反正做到每题必练就行,有的甚至先后顺序颠倒了,根本没有去考虑为什么这样设计?还有的课堂中甚至出现一些科学性的错误等等,这些都体现出我们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深入,挖掘得不深刻,认识不到位。

2.      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强,随意性较大。从表中看出“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子项目优秀率只有66.54%。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要求,整个课堂教学就是要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能否正确认识、把握和达成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上课教师的目标意识不强,体现在:一是认为课堂教学就是一课一练,这节课的内容上完了,学生听懂了,能模仿例题进行练习了,这就是完成了教学目标;二是心中无数,每一节课该上到哪儿,完成哪些任务不清楚,而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这节课上不完下节课再继续,可以说毫无目标可言;至于在本节课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现知识的价值等要求的体现就更难寻踪迹了。

3.      教学过程拖沓缓慢,教学方法陈旧,实效性不够。“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项目优秀率是32.69%。语文教学中一直在进行打造简约有效的课堂模式的尝试,在整个课改过程中专家也在倡导要打造“精品课堂”,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但在我们的课堂中仍然是效率不高,高耗低能,体现在教师方法陈旧,仍然是灌输式教学,还生怕学生听不懂,听不进去,从而反复进行强调。这样的结果必然造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霸占了课堂的发言权,课堂变成教师“一言堂”,也必然造成了时间不够用,拖堂,任务完成不了等等现象。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精讲,少讲,学生会的甚至不讲。这一点要引起所有教师的重视,目前南京市某中学正在尝试打造“十分钟课堂”,教师只准上十分钟课,留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4.      课堂上缺乏师生情感交流,课堂气氛不浓厚。从表中“重视教材内容的文化内涵”和“教学民主,富有情趣”两个子项目很明显地看出,优秀率只占51.92%55.78%。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无意地受到“师道尊严”的影响,缺乏一种和学生平等民主的交流氛围,教师往往口头禅是“老师告诉你……”、“听懂了吗?”等,学生只能静听,无从发言,无从互动,无从交流;另外,教师没有投入自己满腔热情,多给学生一些勉励,多给学生一些称赞,多一些微笑和幽默;还体现的一点是教师不注重倾听学生的回答,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只是“摆设”,不管对否,也不给予评判,因为老师对所提问题有标准答案,而且必须是教师讲给学生听,对个别学生新颖别致的回答未置可否,实际上不仅会让学生不想回答,同时也会大大地措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5.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只重形式而缺乏内涵。整个“主体发展充分”项目的优秀率只占65.3%。课堂教学中,老师们普遍注重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些课堂改变了单纯讲授法的做法,而换之于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等新型学习方式,但在具体操作上,更多的是形式主义,缺乏具体的指导,合理的安排,只是走过场,玩玩样子,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只是由原来面朝黑板听变成了四人面对面活动,如何更有效更合理地组织,如何更好更恰当地去使用还值得研究。

6.      课堂教学手段尤为老化。“能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技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中,优秀率只有1.92%,合格率只有55.78%,不合格率占42.3%,真是一组令人吃惊的醒目数据!在本次调研活动中,只有1人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其余的均是在教室课堂上进行,有不少教师甚至连视频展示仪也没有用,仍然是一本书一支粉笔,还是一块接一块的小黑板,很陈旧,很落后了。当然客观上说这也是受学校条件的限制,没有那么多的多媒体教室供使用,但是,在布置任务时我们就对老师说,如果有使用电教设备的,学校负责协调,最终只有1人申请,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不会操作,不想使用,嫌麻烦,可见中老年教师对现代化教学设备是持排斥态度的,这显然违背了时代、社会发展的规律,与社会进步和新课程改革显得格格不入。

7.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意识淡薄。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为注重的是对知识的讲解和巩固,而忽略了去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抢抓学生瞬间生成的思维火花等契机激励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 调查后的建议及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的调查显示和具体分析,我们真实地了解到了中老年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中老年教师主观上的积极上进和现实面前的褒足不前,中老年教师教育理念上的缺失和实际教学的固化等等方面,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也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关注中老年教师,改变中老年教师的现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显然应摆到极为重要的位置。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切实改进。

(一) 重视心理疏导,增强内驱力。

在交流访谈中得知,很多的中老年教师由于年龄偏大,精力不足,体力欠佳,而且教学任务繁多,往往顾比失彼,再加上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对新理念的理解与实施感到力不从心,有很强烈的挫败感和失落感,进而产生“混一天算一天静等退休怡养天年”的消极想法,而一旦这种情绪带入到工作中,带入到课堂上就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人的任何行动的实施都是由一定的内在动力决定和支配的,找到他们消极思想的根源,就应帮助其提高认识,千方百计地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重唤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勇于追求,激励他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自扬鞭自奋蹄”,在成功的教育教学中去享受快乐,体验成功。

(二) 创设学习机会,促进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教师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深入掌握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认真领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还要有更为广阔的科学人文知识底蕴,因此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势在必行。中老年教师往往由于记忆力下降,理解能力不强,精力不足等理由排斥学习,或者是表面学习而收效甚微。然而越是这种状况越要引导他们投入学习,深刻反思,日积月累,逐步提高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首先要有一定的学习要求,如一学期读一本名著、写读书笔记、写学习体会、写教学论文等,并重视抓好督促检查,使要求落到实处,真正使他们有所发展;其次要创设学习条件,学校应努力购买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书籍,征订各种专业报刊杂志,供教师阅读;还应多给予中老年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事实上,对农村小学而言,仅有的外出学习的宝贵机会基本上是青年教师的专利,而中老年教师却鲜有派出了。“没有了新鲜的源头活水的注入,必然会变得枯渴而浑浊了”,这也是应该注意的方面。

(三) 强调同伴互助,推动共同提高。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出现,它必将促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也不断地发生革命性的转变。中老年教师更多的是囿于“已往经验”而“难以自拔”,此时,发挥同伴的作用,吸纳集体的智慧则显得尤为重要。它山之石,可以改玉,教师之间的交流更有助于信息的传递,思维的碰撞以及人格魅力的交互影响。因此,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术沙龙、专题讨论、课例研究、文章交流等活动,使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相互切磋,彼此互补,录求共识,激活思维,得以共同提高。

 

200710

 

 

 

 

 

 

 

 

江宁区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

 

班级

 

学科

 

执教者

 

课题

 

                       

评分

项目

                      

分值

实得分

A

目标明确具   

20

1、  依据大纲教材,切合学生实际;

2、  知识、智能、情意目标均得到落实;

3、  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8

6

6

 

B

内容充实科   

20

1、  正确理解和合理使用教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2、  重视教材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社会性相结合;

3、  教学内容无科学性错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8

6

 

6

 

C

方法灵活合   

20

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2、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民主,富有情趣;

3、  能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技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8

6

6

 

 

D

重视创新实   

20

1、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活学生的思维,抓住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  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的实践,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

 

10

 

 

E

主体发展充   

20

1、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主体地位突出;

2、  建立群体间合作学习关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8

6

6

 

 

评价意见

 

 

 

评课人

 

单位

 

总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