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两组建设>>文章内容

转载----浅议如何抓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发表日期:2016/12/2 16:20:32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陈良力 有635位读者读过

 浅议如何抓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现在的语文新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 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从而增加了课堂所传授知识的容量,也对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里掌握的知识点越来越多,需要训练的内容和能力拓展点也越来越多,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具有了更大的压力,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怎样能更为有效的贯彻新课标,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就显得更加重要。下面,就这几个问题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做好课前工作,吃透教材,优化设计。

陶行知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所以教师做好课前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我说的做好课前工作就是指每位教师应该在每一堂课开展教学之前,要充分的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对于一节课要传授哪些知识点给学生,哪些是教学的重难点,哪些可以一带而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在教学过程中突发出现的问题也要考虑进去,不能够因为意外而耽误了有效教学的时间,譬如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总会回答一些跟提问无关紧要的问题,有时甚至文不对题,这些教师都要考虑进去,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机智加以简化,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在学生回答的答案很不靠谱时切不可对学生发火,这样会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不能将这样的问题巨化,要做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真正的课堂教学中来,尤其要注意保护孩子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在教学六上语文第八课《爱之链》时,我在课前就对教材做了比较充分的研究,首先我对人物所处的环境了然于胸,其次对人物的身份也作了研究,于是有学生在课堂上问起:“老妇人是谁?她怎么会有钱帮助女店主的呢?”我答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如果课前不做充分的研究,可能就会忽略她是巨象集团总裁约翰?詹姆斯的母亲的身份,也许大家在课堂上就会纠结于这个伪问题,进而导致整节课的教学效率的下降。

除了抓好课堂教学环节之外,教师在课前还要重点设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尽量将知识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简化,减少学生掌握和内化知识点的时间,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大多数学生的身上,不能为了部分学生而忽视了整体,譬如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会想着为好生设计两个题目,或者为后进生设计两个题目,其实这些是牺牲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来服务一小部分人,也会影响对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仅多花了时间,有时甚至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把这样的辅导放在课后,不应该是课内。

教师除了做好这些软件的准备之外,还要做好硬件的准备,譬如在上课前要把上课时要使用的各种机器检查准备好,能在投影上展示的就尽量不要再黑板上写,这样也会节省一定的时间,有时投影和实物展示仪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还会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做好课前工作,培养精细预习习惯。

陶行知说:“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毕竟学习是一个双方面的活动,教师在为教学活动做好本职工作的时候,孩子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孩子也全身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才能真正的体现出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除了在上课的过程中做到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之外,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也是极其重要的,譬如现在提倡的课前预习就是非常有效的,如果学生能够在上课之前实实在在的做好预习工作,扫除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的障碍,把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都放在课前做好,那么上课的时候,他们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与教师的互动之中,提高教学的效果,不过走过场式的预习也是没有多大用处的,既然要预习,就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做到精细预习,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班在平时的学习中,每节新课之前都会让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做到人手一本预习本,尽量让学生自己在每节课之前把不认识的字词解决,具体我是这样做的,抄写生字并组词,读两遍课文,做好批注,提两个跟课文相关,你感兴趣的问题,然后每次上新课之前再检查一下学生预习本的使用情况,防止学生把预习本当摆设,久而久之,主动预习,按要求精细预习已成为我班孩子的一种习惯。

当然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解决机械的字词合作批注上,总结自己预习课文的感受和提出有效的问题也是非常必要的。譬如每篇课文读完之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写在预习本上,把自学课文时遇到的问题进行逐条的归纳,确定重点问题,做到课前心中有课文的梗概,上课时专心解决自己遇到的重点问题,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到了上课的时候,就要注意些共性的问题去解决,注重解决重点的问题,如果出现无关紧要的问题,就不用讨论了,如果出现较深的问题,可以放到课后去解决,毕竟在上课的过程中,面对的是全体学生,需要解决的也应该是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的问题。譬如在教学《最后的姿势》一课时,我就先布置了学生在课前对汶川大地震做了详细的了解,在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重点就放在了三次描写谭老师姿势的语句上,通过前后的对比,诵读感悟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在学生的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只要想到谭老师,就会呈现出他最后的姿势,就能体会人物精神。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做的各项工作,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把心思完全放在学习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注意考虑学生的感受,不能一味的采用高压政策,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在布置任务时要和学生讲清楚,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自己应该做的,而不是老师要求我们做的,也可以适当的采取奖励或激励机制,给提出问题多的同学,或提出的问题有价值的学生,给予加分,甚至阶段性的给予物质奖励,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预习上变得主动一些。一定要注意经常性的给做的好的学生,给予大力的表扬,在班上形成一种氛围,久而久之,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在我们班,我让每组的小组长把每天语文课上表现好的学生的名字记下来,在评比每周的五星少年的时候给予加分,而且对于能够在预习时提前背诵课文和完成课后问题的同学也给与相应的加分,他们就表现的比较积极。在学期结束时,我们还会评选出答题之星,预习小能手等荣誉称号,发放一定的奖品,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有了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与准备,那么必然会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效率,从而也会提高教师上课时的效果。在这样人人都参与的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比较有动力,效果也较好,不论是默写生字词还是背诵古诗和课文,我们班的每位同学都能按时按量完成。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证明,只要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之中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成绩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六年级刚到我班的一位男同学,既不爱学习,语文成绩也只有三十几分,但经过一学年的努力,现在不仅喜欢上了语文,而且每次考试成绩都在七十分以上。

总之,就目前的教育形式和发展方向而言,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越来越多,学生真正用来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是知识的容量却在不断的增大,使学生学习的效果越来越差,这一点在学生的成绩上体现的尤为明显,越来越多的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在增加,可是他们的成绩和能力在降低就是最好的证明。我想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做每件事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一味的追求分数的提高,因为有时候我们既耗费了自己也耗费了学生极大的精力,可学生的成绩不见得会提高多少,所以我想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有些时候不一定对提高学生的分数有多大帮助,但至少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多掌握一些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