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文章内容

落实内容,规范管理,扎实推进大课间活动

发表日期:2016/11/24 16:00:08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陈良力 有652位读者读过

落实内容,规范管理,扎实推进大课间活动

只有把大课间活动推广起来了,才能真正落实一天1小时。所谓大课间活动,就是通过作息时间的调整,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将时间拓宽至2530分钟。随着大课间活动的不断推广和蓬勃地开展,大课间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大课间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因此在时间上也要求变长。大课间活动一般多则40分钟,少则25分钟,平均达到每天30分钟。活动时间一般都是安排在早上第二节课后,学生在做完广播操后,然后根据当日活动内容,分散参加各类体育项目活动。

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包括学校规定的集体项目和各班级的活动项目。集体项目包括广播操和眼保健操,班级活动项目是体育组根据学校的情况选定的一些项目,如篮球、羽毛球、跳长绳、素质训练等。由学校统一安排,一定的周期内各班级可进行项目的转换。另外,还应准备一套室内活动方案。遇到阴雨天气,大课间活动也无需停止。室内活动方案的内容安排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分组进行观看录像、阅读、棋类活动以及小型的室内活动。

长期以来,传统的课间体育活动仅限于学生做操,并且多年来同做一套广播体操。内容单一、乏味、形式机械、呆板,学生早已厌倦,绝大多数学生只是敷衍了事,应付形势而已,因此,改革传统的课间操活动形式势在必行。大课间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强度适宜,这更适应现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一般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1)先集体操后以年级、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选项活动;(2)单个自编的校园操或特色项目;(3)不同项目定期轮换;(4)以某一项目为主题,开展竞技比赛。

场地和器材的保障是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基本前提。如何在全校范围内同时开展多项课间活动,场地匮乏成为制约大课间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学校可以努力的是怎样在有限的条件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空间资源,因地制宜,开展一些合适的活动项目。根据各班级活动项目的需要,采取学校提供与学生自备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解决了学校器材不足的问题,也保证了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养成爱护器材的好习惯。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选择活动内容的同时,根据活动的特点,选择优美的音乐,让音乐与动作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参加活动时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根据大课间活动的特点,音乐伴奏因遵循着由热情、希望到激情、动感,再到轻松、柔和的原则。在音乐的选择上,可以请音乐老师帮忙,选出适合活动那个内容的背景音乐。

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措施,离不开体育老师与班主任的密切配合。每天的大课间活动,班主任最熟悉班级的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如果这项活动在班主任的能力范围内,学生可以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完成活动;如果超出了,此时体育老师可参与进来,与班主任共同指导学生活动。

学校体育工作要重视安全管理,更应重视安全教育。大课间活动是全校师生在同一时间开展的一项活动,组织复杂而又严密。基本模式一般是先集体做广播操,再分班活动。特别是在分班活动中,大都涉及学生的自由活动,其组织管理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组织纪律与安全的教育,并做到有效的管理。学校还应组织人员定期检查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确保学生能够安全使用。学校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明确职责,确保大课间活动有效、安全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