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两组建设>>语文中心组>>文章内容

语文教研(四)------中年段的语文教学

发表日期:2016/10/26 8:03:25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小教师 有717位读者读过

 

语文教研(

                 中年段的语文教学

时间:2016.10.25

执教:谢丽老师执教年级上册《珍珠鸟

      刘春燕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宿》

 

语文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特别是在对一些文学体裁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这部分的阅读教学在整个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已经占据十分重要的层面,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体现, 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关系到后续语文教学是否有效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 所以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教学需要在阅读方面加强。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高年级的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已经不是特别重要, 但是对于该阶段的学生而言,个人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关系到语文学习和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此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贮备,对于基本的文字和语言结构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是其对文字的应对能力和对基本文学形式与文学内容的分析能力还比较弱,因此该阶段的学生需要在这几个方面提高语文基本素养,对阅读习惯和阅读内容进行有效划分对待。对于该阶段的学生而言,需要具有加强的语文知识背景和较好的思维模式,这对于该阶段的学生来说显然是比较困难的,对于教师而言,虽然在这些方面有教学理念和方式,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学内容和形式不被学生认可, 甚至学生几乎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解分析, 这主要是教学主客体之间的信息壁垒所造成的。 教师对一些阅读内容上的规定和指导不能完全传递到学生那里,因此阅读的针对性很难提高。

 

《珍珠鸟》教学设计

              谢丽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观察与朗读,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抓关键词体会鸟儿的可爱、顽皮、活泼、有趣。

通过体会“我”与小珍珠鸟关系的慢慢亲近,理解“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的内涵。感悟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境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与朗读,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抓关键词体会鸟儿的可爱、顽皮、活泼、有趣。

教学难点:体会“我”与小珍珠鸟关系的慢慢亲近,理解“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的内涵。感悟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境界。

三、教学准备:ppt

四、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入情入境:

1、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儿吗?你听———(伴着音乐欣赏鸟儿图片)。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今天,有一只可爱的小鸟飞进了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热情地大声欢迎它的到来吧!

2、带着你的感情,齐读课题

3、简介珍珠鸟和作者冯骥才。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课件出示三组词语,分行读,小组读,小老师带读。

    2、理解多音字:蔓。读准:垂蔓、绿蔓(wàn)。

    3、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本,看看著名作家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是什么样子的呢?

    4、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精读课文,体会“信赖”:

    1、这对珍珠鸟从哪儿来的啊?

2、作者喜欢它们吗?体会“真好!”的感情。把你的感情读进去。

3、我收到珍珠鸟之后是怎样做的呢?这是个怎样的巢?找出关键词说说。

(温暖、舒适,有安全感)

过渡语:在这样一个安全、温暖、舒适的环境里,这对鸟儿怎样了呢?(有了雏儿。)

4、指名读第3自然段,理解鸟儿的鸣叫和外形,通过“小脑袋”、“小家伙”、“探”等词语体会小珍珠鸟的可爱,并将这种可爱和喜爱之情读出来,可加上动作。外形部分抓住从部分到整体的一个写法。

四、合作探究,碰撞火花:

过渡语:同学们,在与珍珠鸟相处的日子里,“我”精心照顾它们,鸟儿与“我”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小组合作探究:默读第4——6自然段,想一想,小家伙在与作者相处的日子里会有哪些变化呢?

交流:1、你能找到描写鸟儿活动范围的词吗?从这些词里你能发现什么?

      2、三个“一会儿”,你可以体会到什么?(小鸟的调皮、活泼)

      3、渐渐胆子大了,“先是”、“便”、“然后”、“再”,这一系列顺序词表现了小鸟逐渐靠近、逐渐信赖我的过程。

      4、后来完全相信我了,啄我写字的笔尖,还啄我的手指。小珍珠鸟不断试探、观察,并且一步步信赖我。

情动辞发,理解“信赖”:

1、有了这小家伙的存在,小屋也变得生机活跃了。引读: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傍晚……

2、这段描写,你觉得小珍珠鸟可爱吗?从哪儿看出来的?抓关键词“再三呼唤”、“扭动”、“滚圆”、“挤开”、“钻”等。(可爱、调皮、有趣)

3、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我”跟鸟儿成了亲密的朋友,再后来,我们就看到了一幅这样的画面(出示鸟儿在作者肩上熟睡图),配乐范读:有一天……

4、想象说话: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啊,它睡的好熟,它会梦见什么呢?

5、小鸟香香地睡着了,让我们轻轻地读好这一段话,不要吵醒它噢。

6、小鸟难道不怕作者把它抓走,伤害它吗?(因为信赖)

总结:信赖是相互的,是用心灵感应的。正是因为我的不伤害,我的喜爱与宽容,鸟儿才一点一点的靠近我,直至完全信任我。难怪作者最后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拓展延伸,升华“信赖”:

    1、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人与动物互相信赖的例子,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2、除了人与动物还有动物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信赖。

3、小结:正是有了信赖,我们的生活才更加的美好、和谐。相机播放课件。

4、欣赏小诗:《信赖》。

5、真情流露:你觉得信赖是什么?

6、推荐阅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7、作业:仿照本文写法,将自己与小动物的小故事记录下来。

五、板书设计:

                    不伤害

                              小鸟

                    逐渐靠近

                      信赖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课时教案

刘春燕

教材解析: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第七册16课的一篇课文。本文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说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词的意思,并能选择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描述夜晚景色。

2、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写出段落大意,并能据此复述课文。

3、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体会他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精神,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学会按时间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请看大屏幕,根据老师的给的提示猜出相关的人物。

1)砸缸救人   史学家    《资治通鉴》

2)法国留学   画家      《奔马图》

3)一万余里 “医林二圣”之一 《本草纲目》

这些人物分别是?司马光、徐悲鸿、李时珍

2、我们知道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那李时珍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本草纲目》)。

3、简介《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成。全书共计16部,52卷,约200万字,共收录了1892种药,收集医方达11096个,书中附有手绘插图1160幅。此书是我国医药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

4、这要李时珍付出多少的汗水和心血,才能写出这部巨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付出辛劳的一个镜头。

二、简介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湖北蕲()州人,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行程一万余里,编成《本草纲目》一书 。

三、出示课题

1、出示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2、理解课题:宿:住宿,过夜。夜宿古寺:夜晚在古寺过夜。

3、再读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1)李时珍为什么“夜宿”古寺?

2)“古寺”是什么样的?

3)李时珍在“夜宿古寺”时做了些什么?

四、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贵有疑,带着问题读书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起读课文吧。要求:大声读书,读准词语,读通读顺句子。

出示:正确  通顺  响亮

2、检查预习和自读情况

1)夜宿   庞宪   李时珍    师徒俩

这篇课文里出现了两个人物,是谁和谁?

庞宪是李时珍的弟子,所以又可称为师徒俩。齐读两遍。

2)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察访药材

出示: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喝点水,这就叫——饥餐渴饮。

出示:白天赶路,晚上住宿,这就叫——晓行夜宿。

出示:他们这样辛苦是为了——察访药材。“察”和“访”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讲述李时珍师徒俩察访药材的一个生活性的镜头。齐读两遍。

3)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笔墨砚台   若有所悟

这些词语展现了李时珍所住的寺庙的环境以及记录访所得时那认真的工作态度。齐读两遍。

4)齐读所有的词语。

五、朗读全文

1、让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到课本中,再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思考一下,刚才你们所提出来的这些问题。

六、走进古寺,感受生活之苦

1、在这座古寺里,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为什么要住宿在“古寺”里?

2、李时珍和弟子庞宪是怎样度过的?请同学们快速通读课文的第17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他们的生活。(苦)

3、李时珍也深深地知道他们生活得特别艰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

4、李时珍说:“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他们究竟吃了哪些苦呢?读读课文第17自然段,把描写他们吃苦的语句画出来。

5、交流1:哪两个词让你看出来他们生活的艰苦?(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样的生活可不是一天两天啊,而是“好几个月”。(齐读第一自然段)

6、交流2:李时珍师徒俩不仅吃的不好,住的条件也是十分的艰苦。他们住的竟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请同学们读读第4自然段,找找哪些词语能让我们看出古寺的破败。

1)到处是灰尘。(小结:好久没有人到这里住过了)

2)断壁残垣。理解词语:垣就是墙的意思。读了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小结: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实在是太危险了)

3)蜘蛛网。(神像是寺庙里最神圣的地方,如今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可真是一座破败的古寺啊!)

4)小结:这可真是一座破败的古寺。请同学们齐读第4自然段。

7、交流3 :“啃干粮“。学生谈理解。

1)引导理解:这里展示的是李时珍师徒俩在古寺住宿时一个特写镜头。如果他们住在家里,他们可以过怎样的生活?

2)可是今天他们却住进了这样一座破败的古寺,过着艰苦的生活。朗读第5自然段。

8、交流4 :“长年累月地不奔波。”

1)理解词语。哪个词语让我们看出他们生活的艰苦。

2)对于李时珍来说,这长年累月究竟有多少年?(27年)想象一下,在这27年中,李时珍会遇到哪些困难?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下。

9、小结。

1)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最后一句话,这里说“吃点苦”,真的是吃了一点苦吗?(千辛万苦)可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啊?

2)引读: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为了万民得福,李时珍说……(生答)

七、板书设计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为民造福

                     (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