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两组建设>>语文中心组>>文章内容

语文教研(二)用好教材“教语文”

发表日期:2016/9/22 13:25:26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小教师 有669位读者读过

语文教研(

用好教材“教语文”

时间:2016.9.22

执教:祝云龙老师执教年级上册《变色龙

      邱宏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金蝉脱壳》

 

尽管“教课文”与“教语文”仅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大不相同。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走出“教课文”的误区,走进“教语文”的境界,实现“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

《金蝉脱壳》的课文内容主要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语言描写形象而生动阅读后会给人一种耐人寻味的感觉特别是蝉脱壳时的情节描写刻画细致描写趣味横生却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读后细细品味肩一种意味深长的感觉。按照常规的教学方式对于《金蝉脱壳》的教学主要是巩固教学做到温故而知新却缺乏师生互动更没有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意识。将多样的教学方法融入到《金蝉脱壳》的教学当中赴语文课堂变得妙趣横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增加合作交流,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虽然学生都在一个班级中学习教师统一授课但是由于每一名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力和感悟力有所不同,因此会出现学习程度效果上的差距。《金蝉脱壳》的教学中,邱宏老师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将学生按照对于该课文的理解程度和观点倾向进行划分然后针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蝉脱壳的具体过程”展开讨论。此时教师对于学生的讨论应起到导作用,以确保学生讨论的话题围绕着课堂内容展开。首先让每一个讨论组选出一名学生代表,将可以表达蝉脱壳时特征的词句挑选出来,然后围绕着各自挑选出来的词句展开全组讨论,以评价所挑选词句是否为蝉脱壳的准确表达。

()增加想象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并在想象力的作用下对于事物的理解加以延伸。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写了蝉在脱壳之后在蝉壳上静静地趴着然后慢慢地离开了。此时河以请学生发挥联想想一想蝉脱壳之后,为什么会这么做。学生的回答充分地表露了其对于蝉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说明了其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比如在教这课时,我们班有学生回答厂蝉脱壳之后简直是太累了刀、在壳上休息一会儿也有学生回答少脱去的壳曾经是蝉身体的一部分,要舍其而去真是有些恋恋不舍。”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感悟力。

()增加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引导学生触景生情

在《金蝉脱壳》的第教学过程中我想还需要运用多媒体辅助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使课堂教学情境更为直观而生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讲解蝉脱壳的过程的时候河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金蝉脱壳的全过程视频,以动态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当课件播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请学生用自己语言描述蝉脱壳的过程并抒发自己的情感。最后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思想进行总结并提出课文主题:蝉脱壳是非常艰辛的过程启能够忍受剧痛而实现生命中的一次超越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开学前,听了芮琼老师关于单元整体教学的一个讲座。我想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教材的单元主题编排特点,选准合适的“语用”训练内容,建立科学的“语用”教学体系,形成有效的 “语用”教学策略。今天两位老师指教的都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由《去打开大然绿色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金蝉脱壳》《习作 2:写一种动物》和《练习 2》组成。本组教材以“自然的奥秘”主题为纬线,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力求尝试“能力实践”为经线进行建构,将相关的“语用”知识及训练贯穿其中。

 

 

变色龙教学设计

祝云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4.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 导入

   1.齐读课题,我们在中非菜园发现变色龙,震惊之余,我们看到变色龙是什么样?

   2.请你回忆一下,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哪三部分的内容?(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

  二. 发现变色龙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读课文1-8自然段,边读边想: 想要发现变色龙,容易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2.学生自己读课文

   3.交流(不容易)

    * 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见到怪物”,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

    * 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4.那为什么如此不易被发现呢?

   5.朗读句子,出示: “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6.是啊! 变色龙隐藏的这么好,怪不得很难发现啊!那我们发现时,该是怎样的惊讶,怎样的惊喜啊!同桌间试着合作读读课文1-8,一人读中非工人,一人读小李,旁白一起读.看看谁能把当时的情景表现出来!

   7. 同桌间试着合作读课文1-8

   8.指名朗读,集体朗读(男生读中非工人,女生读小李.旁白一起读)

  三. 端详变色龙

   1.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变色龙这个怪物”,还把它好好地端详了起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9-15,看看课文写了变色龙哪三方面的特点?

   2.学生读书,交流* 外形* 捕食* 变色

   3. 你对其中哪一个特点最感兴趣,选择那个部分,好好读读.在你印象深刻的语句下面圈圈画画.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全班,帮助指导

   5.交流

    外形

    (1)教师出示一张变色龙的图片,指名一个学生朗读课文第九节,其他学生看着图片

    (2)你对它的什么部位感兴趣?请学生结合其中的语言文字谈谈体会。

   同学们,在介绍一种小动物的时候,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你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啊?(渗透观察顺序: 全身头身躯),在介绍它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时,也紧紧扣住了它的特点(身体的颜色、嘴巴的形状等等)

    (3)是啊!看着这变色龙,真可以用第一部分中的一个字概括,板书

    (4)作者观察的真仔细,让我们想起了哪些关于观察的名言?

       5我们大声叫喊,对变色龙指手画脚,变色龙的反应如何?

       6)如果你是我们其中一员,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捕食

    (1) 指名学生朗读10-12

    (2)变色龙的样子”, 那它捕食呢?你同样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板书:

    (3)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到?自己读读第12,在相关的词语下面圈圈画画

    (4)交流(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刹那间)

    (5)!真是太厉害了!再送它一个字,既快又”,板书”)

    (6)朗读第12

    (7)变色龙之所以能既快又准地捕获食物,靠的就是它那双奇特的眼睛. 读读课文11,你觉得它的眼睛奇特在什么地方?

    (8)交流(每只眼睛能单独转来转去产生立体感),看图片

    (9)朗读11

      变色

    (1)指名朗读第14

    (2)找出颜色的变化(绿色棕色浅灰色)

    (3)它的颜色是依据什么而不断变化的?你可以想象,它还会怎样变化吗?

    让学生尝试着说说看,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4)看到这一幕,你还会说它是怪物吗?你会怎样称赞它?

    (5)朗读句子: “变色龙, 果然名副其实.”

  四. 放回变色龙

   1.同学们,这就是外形怪异,捕食快速又准确,颜色变化多端的变色龙.如果此时,碰到这只稀罕的变色龙的是你,你会怎样处置它?

   2.学生交流,教师给予评价

   3.那作者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4.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数量少)

  五. 结束课文

   1.其实,不仅是数量不多的变色龙我们要保护,自然界中的其他小动物我们也要保护.让我们人类和动物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吧!

   2.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6、变色龙

                  外形 怪

                  捕食 快

                  变色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