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一本书活动形式下的阅读思考团队研讨记录(六)
发表日期:2016/6/2 10:55:4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张福新 有695位读者读过
同读一本书活动形式下的阅读思考团队研讨记录(六)
5月,同读一本书活动形式下的阅读思考团队,在导师卞良燕主任的悉心指导下,组长朱晨灿老师的精心安排下,一起针对贯茜老师的一节阅读展示课“进行了研讨。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贯茜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习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有自由朗读后对课文内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对词语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
课外写作,延伸教学。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学完课文后,进行适当延伸,让学生上网输入关键词“干旱”去浏览网上的文字和图片,写一篇随笔。这种教学的延伸,目的是想巩固课文内容,让学生广泛了解资料,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这节课是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为学生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卞良燕老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因此,教学本文,叶老师主要在了解事件梗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月夜江景之美、回忆描写月亮的古诗、体会小外甥的独特比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浓墨重彩,仅用了4句话,就把月下江景描述得美轮美奂。同学们都被这美好的月色所吸引。于是老师因势利导,运用探究法,设计问题,进一步引导探究月与“我”的关系:“那么,是什么样的月亮把我叫醒了呢?”
教学中,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安详”、“吐洒”、“晶莹闪烁”、“镀” “隐隐约约”、“黑色剪影”等词来体会月光的清幽淡远和朦胧、宁静等特点。孩子们在赏析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月光之美,享受月光之美,这样他们才懂得了是美丽的月把我叫醒了。月亮不仅叫醒了我的身体,还叫醒了我的心。“我”沐浴着这美丽的月色,陶醉在月的遐想中。此刻的情感该是多么的愉悦。学生们才真正明白了“我”与月的关系的密切,也更深刻感受了月亮的美好,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分角色诵读课文。通过诵读课文中关于月亮的诗句,使学生感受月亮的形象、意韵。让学生充分理解,柔美的月光不仅把我叫醒了,也把小外甥叫醒了。从而理解使我们沉醉了的原因。
同时,我还要引导孩子们抓住小外甥与“我”的对话,引导他们体会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和天真活泼。正是这种聪明好学,才能让小外甥积累那么多有关的诗句,也正是这些有关月的优美的诗句,才能让他沉醉。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学习愿望,培养他们善于积累、勤奋好学的品格。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刘春燕老师: 对于《望月》这种充满诗意的情景交融的课文,我一直都有很多疑惑:那些优美的景色学生能感受得到吗?一个小学生怎么可能如此入情入境地体会文本所传达的内容?如果这样我们在教学此类文章我们应教什么?怎么教呢?听了叶海燕老师的《望月》让我豁然开朗。 一、 降低难度,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这节课王老师从开始就降低难度,首先出示课文的三个内容: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让学生找找文中相关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答案,接着教师指导批注,并说明这种读书的方法教整体读。教师用一段渲染性的语言述说“江中月”这段文字,让学生谈谈此时感受。这点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的小学生毕竟生活阅历少,情感不够深刻,教师的渲染气氛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少不了配乐朗诵。另外一个降低难度的地方就是让学生找找带有江字的词语,然后教师读带有江字的词,学生读其余部分,再反过来师生接读,让学生再次深入体会江月已然融为一体,再也不能分割的美景,那是一种静谧,悠远之美。
二、 妙解文本,抓住学生探究心里
这节课最妙的地方便是对“诗中月”的解读。教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诗人借着月亮在诉说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你能不能从诗中找出一个合适的动词来表达诗人望月时那种心情呢?对于学生来说小小的诗句,从中找到动词,学生很有信心找到,果然学生找的很顺利,只是在最后一句上出现了难点,当然对于难点,教师一定会伸出援助之手的。随着师生的逐个剖析,教师随机出示:呼月,问月,疑月,近月,对月,思月。这样的解读文本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了语言之妙。这也让我眼前一亮,王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太深刻,太精妙了,太令人佩服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就应该这样地融入文本啊!
朱晨灿老师:《望月》这篇课文清新俊逸,思想深邃,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美文。课文写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情趣的想象。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叶老师紧紧扣住文眼"望月",以月为主线,引领学生欣赏江上之月,品读诗中之月,感悟心中之月,沉静在这安详幽美的夜,享受望月的乐趣.这篇课文景美,境美,情美,处处渗透了美.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也受到了美的熏陶,具体表现在:
(一)感受江中月:重视了课文语言的感悟和朗读,学生感受到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安详静谧,欣赏到江中月的美景。
(二)品味诗中月: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自由选读关于月亮的诗句.而是更深入地引导学生去品味诗句所表达的情思,学生自然进入了美妙的诗情画意之中,学生的情感在心灵与诗句的对话中滋生.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通过文本而产生共振共鸣.
(三)想象心中月:小外甥心中的月亮很独特,充满童趣,这一环节可设置小练笔:“同学们,你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聪明可爱,一样的充满幻想,那么,你眼中的月亮像什么呢?拿起你的笔,把你心中的月亮也写成一首童话般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