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的“愧怍”
发表日期:2016/5/27 9:00:3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江远畅 有1393位读者读过
杨绛先生的“愧怍”
朱晨灿
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她常说“我在上层是个零,和下层关系亲密” ,她就是杨绛先生。105岁的她永远地告别了这个世界。听闻她逝世的消息,唏嘘不已······
回想起中学时代学过杨先生的一篇文章《老王》,文章一开头就写道:“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老王的老实善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社会的颠倒黑白使我陷入了无限感慨。那样一个人情冷漠的年代,我认识了这样一个老王,更读懂了杨绛先生。
一部《新白娘子传奇》,因为千年前的救命之恩,白娘子在西湖断桥上找到了恩人许仙,并以身相许与其成就一世夫妻,白蛇虽为异类却懂得知恩图报,值得世人称赞。而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那绛珠仙子道:“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她宁愿悲苦一生,用一世之眼泪来报答当年的灌溉之情,此情此意,令观者可敬可佩。当然,小说里追求的“平等相待”,说到底,只是前者对后者的一种“愧怍”罢了,而杨绛先生和老王之间的情谊,似春雨、如清泉,那彼此发自内心的关怀与温暖,是真正人格上的平等相待。可她对老王又为何存有“愧怍”之情呢?杨绛对老王,就像许仙对白娘子、贾宝玉对林黛玉,多是同情,同情他的苦,同情他的命运多舛,老王对杨先生却是亲人般的爱,面对一个老实的人,一颗善良的心,杨先生怎能不“愧怍”呢?
正是杨先生的愧怍,我才读到了她的善良。在被苦难浸泡的岁月里,老王无亲无故,互相取暖的真情在他们彼此心间传递。单身、贫困、残疾的老王生活卑微、穷困,杨先生却常坐他的三轮车,就像多年未见的老友总寒暄几句,拉拉家常。大概是“一个善良的灵魂唤醒了另一个善良的灵魂”,杨先生的女儿还送了老王大瓶的鱼肝油,将他的夜盲症给治好了。而“文化大革命”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杨绛先生,对于每一个艰难生活的善良者,都怀有尊重。老王有情有义,蹬车送钱先生去医院,临终前拖着病重的身体去给杨先生送精贵的香油和鸡蛋,杨先生岂能让他难堪,让他感觉低人一等。她是如此尊重老王的劳动,那给予他的酬谢,不就是杨绛对老王的精神慰藉,一种平等相待的回报吗?
文章结尾,更如点睛之笔:“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多年以后,杨先生回忆过往,扪心自问总觉得对老王的善意还不够多,那用灵魂最强音发出的一种令人敬畏、钦佩的声音,洗涤了尘世污浊,播撒了崇高与圣洁。如同96岁的杨绛,在她的《走到人生边上》中这样说道:“灵性是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的道德标准的本能;良心是鼓动并督促为人行事的道德心——就是人的良知良能。这是人所共有而又是人所特有的本性。”
杨绛的“愧怍”,是人性中的真,人情中的善,人间里的美。真善美的杨先生,在走向天堂的路上并不孤独——在天国彼岸,有她至爱的女儿、丈夫等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