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第二学期品德学科教研活动(1)
发表日期:2016/3/16 0:00:0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小教师 有640位读者读过
《他们需要关爱》教学设计
上课人:陈永静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残疾人并切身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遇到的种种困难;
2、了解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教育学生尊敬而不是歧视残疾人;
3、使学生同情与关爱残疾人,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培养学生的爱心。
4、让学生初步了解残疾人,体验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1)《千手观音》舞蹈节目录象以及采访领舞演员的电视录象。
(2)有关报道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录像或录音故事。
(3)四个参赛方队的标志及得分牌。
(4)若干爱心奖章。
2.学生准备:(1)每人一块大方巾。
(2)课前搜集关于残疾人的任何资料。
(3)穿一件带拉链的外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们,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舞蹈节目,轻松一下,好吗?(播放《千手观音》的录象)
2.怎么样?这个节目好看吗?它还有个地方很特殊,谁知道? 师简单介绍这个节目是由聋哑演员表演的。
3.什么样的人叫残疾人?(有的眼睛看不见,有的没有手,有的没有腿,也有的耳朵听不见、嘴巴不会说……)对,我们把这些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意外,而使身体器官或功能有了缺陷的人叫做残疾人。残疾人又是怎样生活的呢?我们一起来体验体验。
二、扮一扮:艰难生活来体验
1.体验游戏(一):扮盲人
①我们先来感受一下盲人的生活。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大方巾,蒙住双眼,然后站起来,把凳子移到桌子底下,再绕着你们的桌子走一圈回到自己座位,尽量不要碰其他同学或桌子。(在眼睛不能视物的情况下,大家你撞我,我撞你,乱成了一团。)
②游戏毕,让学生谈谈体会。
2.体验游戏(二):扮手残之人
①请你把右(左)手握拳放在胸前,用左(右)手把书包中的所有学习用品拿(放)到桌上,再重新整理书包。注意右(左)手不许帮忙。
②游戏毕,让学生谈谈体会。
三、看一看,讲一讲:自强精神放光芒
1.导入:刚才,我们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来感受残疾人的生活,小朋友们都觉得很不方便。但是残疾人却天天如此,年年这样,多么不容易啊!可是他们却没有被困难打倒,反而战胜了生活的困难,克服了自身的残疾,用自强自立谱写了人生。
2.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残疾人的任何资料拿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重点讲课本中出现的张海迪阿姨的故事。
(设计意图:我考虑到农村小学孩子信息来源的局限性,全面之中有重点的布置孩子回去找资料。)
3.播放采访《千手观音》的领舞演员的录象。
4.课件展示残疾人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取得的成绩。
5.师在音乐的伴奏下讲述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
四、赛一赛:助残知识知多少
1.导入:残疾人顽强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我们更应该理解、关心并帮助他们,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爱心助残知识小竞赛”。首先,请红、黄、蓝、绿四个方队的队长作自我介绍。
2.宣布竞赛规则:这次竞赛分抢答和必答两种形式,先进行抢答题比赛,在读完题目后说:“开始”再抢答,违反规则的以弃权处理;后进行必答题竞赛。
知识竞赛题:
(1).抢答题:
①马路的行人道上有没有专门为盲人设置“盲道”?(有)教师出示有关图片
②“国际盲人节”是几月几号?(每年的8月12号)
③人民币上有没有为盲人提供的识别标志?(有)教师出示几种面值的纸币
④中国的助残日是每年几月的第几个星期日?(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⑤公共汽车上什么样的座位是为残疾人提供的?
宣布第一轮比赛结果。
(2)必答题:
①当你在马路上、家门口、社区里,遇到残疾人,你会怎么做?
②如果你见到有人在嘲笑、戏弄残疾人,你会怎么做?
(小组讨论后派一名代表回答)
宣布各队的得分情况,请获胜队上台,并发“爱心奖章”。
五、活动小结并延伸
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我们社会文明的表现。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你温暖的双手,奉献你火热的爱心,让世界永远充满爱。(在《爱的奉献》歌曲声中结束本课)
教学研讨:
谈玲:创设体验情境,把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千手观音》“请”进课堂,他们精彩的节目表演和特殊的身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下子引起了儿童对残疾人的关注和兴趣。
张福立:“换位体验游戏”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学生的亲身实验感受残疾人的种种不便,从而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魏奇媛:教师和孩子在自强不息的音乐声中讲述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使他们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残疾人尊重、关心的情感和认识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