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班级管理>>文章内容

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思考(转)

发表日期:2012/11/27 22:36:48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口小学班主任 有619位读者读过

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思考

 

当前,小学教育已经能普遍运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但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仍然处于主体地位,掌握着班级管理的绝对话语权,学生的思想、愿望往往得不到尊重。如何能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处于主体地位,让班级管理更具灵活性、针对性。本人在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引入了模块式管理模式,经过实践和探索,在班级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模块式管理的内涵

模块式管理是从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先进的培训模式——模块式教学转变而来。我将它称为“模块式管理法”,是把班级作为一个整体,将班级管理中的各部分按多元目标进行系统综合的管理方法。它旨在把一个复杂、相互交叉的班级管理分成若干个基本管理模块和个人管理模块,把相互渗透的班级管理内容组织系统模块。

模块式管理突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始终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它具有灵活性、针对性、自主性、约束性和现实性的特点。将班级管理工作按照功能、目标,分成若干基本管理模块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特长自主选择模块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

二、模块的构成

管理模块的框架构成应当合理继承和借鉴传统的班级管理体系,贯彻“厚基本、宽口径、重能力”的原则,按大方向小分配,划分为综合管理模块、专项管理模块、应急管理模块。

综合管理模块,是对常规班级管理中的各项常规工作进行综合、协调,履行班长、中队长的职责,负责综合处理班级事务性工作,协调各方面关系及与班主任进行沟通。

专项管理模块,是对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事务进行划分,细化成各个专项管理内容,根据学生志趣、特长,选择管理内容,相当于各中队委、小队长及队员的职能。

应急管理模块,是在班级中根据学生特点,让综合素质、应急处置能力较强的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对班级管理中的突发事情进行管理、应急处置、报告,并处理班级其它事项等。

在模块化思想指导下,针对班级及学生的特点,贯彻“必需”、“够用”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三、管理模块设计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管理模块的选择和划分及整合,要有利于学生管和班主任指导的自主性,专项模块的设计应按照学生特点和愿望,不同类型学生按一定要求组成若干单元的管理事项。以提高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适应性原则

各模块的整合,要有利于适应学校、班级的需要进行按需设置,要注重实用性和适应性。立足于使学生真正能够参与班级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整体性原则

各项管理模块要进行整体优化,实现管理模块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衔接,要有利于促进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使学生参与程度不断提高。使各学生所承担的管理工作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关促进,确保模块之间的衔接。

四、管理模式的运行及注意的问题

经过近两年的实际运作,管理模式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学生管与教师管的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角色发生转变,但整个班级管理工作又必须在教师的可控范围内。同时努力培养学生根据各自分工,在职责范围内合理、自主、创新、高效的完成本职工作。

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各学生所管理的模块,无论执行效果如何,教师都应进行肯定,并及时给予指导、优化,但不能指手画脚。

当然,模块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能针对已经具有自主管理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但让学生在体验式管理中,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各方面得以全面提升。

李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