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两组建设>>备课组>>三年级>>语文>>文章内容

2015——2016年度三年级语文下学期集体备课(二)

发表日期:2016/5/3 16:05:0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小教师 有634位读者读过

                              2015——2016年度三年级语文下学期集体备课(二)  

                                              时间:2016、4、25            地点:后三楼办公室   

                                     备课人:  程旭萍             内容:《大作家的小老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3、感悟课文,从而初步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引导学生做一个善学的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2、难点: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二、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大作家的小老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我从网上查阅了有关资料,这应该是个真实的故事。我读完文章,感受最深的有两个方面。这也将成为我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
  首先,我看到了小姑娘娜塔莎的天真无邪。什么叫“天真无邪”?字典上是这样说的:心地单纯,性情直率,没有做作和虚伪。娜塔莎的这个特点,文章是由表及里,层层展现的。看课文开头,她一出场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可爱极了。”再看课文第三自然段,她对世界著名作家的态度也是那么自然、率真。“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在她纯洁的心灵里,萧伯纳是个朋友,他们之间没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是完全平等的。
  其次,萧伯纳的品行令人赞叹。文中开头就揭示了他的成就——英国著名作家。然而后面的他却让人感觉无比真实。他富有童心,会同一个刚刚相遇的小姑娘玩上许久。他会骄傲,临别时,不忘宣扬自己的成就,期待别人的崇拜、夸赞。更为难得的是,他善于自省。他对小姑娘说的语气有些自夸,但内容与实际情况没有出入。而小姑娘出于天真,照搬了他的话。从成人的角度看,是对他的指责,“反将一军”。他的反应不是“恼怒”,而是“为之一震”,马上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来还公开承认,并称小姑娘是他的老师。这是何等的胸襟。他的这种自律、坦诚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小姑娘的天真更可贵。
  毫无疑问,课文用生动的描写,细腻的刻画,富有哲理的话语为我们增添了一份心灵的财富。 

三、独特的设计理论依据:

1、语文教什么?一直以来我们一直关注于言语内容的讲解,而忽视了言语形式的感悟与品味。而学生学习语文的起点并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他拿到了语文书的那一刻起,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言语内容,更要关注言语形式,形式与内容结束,选择该讲的讲,从而让学生掌握语文。

2、《人民教育》编辑提出了“语文课,是做加法还是做减法的”讨论,提倡用更多的阅读材料组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调动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智慧。

3、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先生提出了语文要倡简,就是要提倡方法的简单化,读读写写,写写读读,不外乎听、说、读;目标还要简明扼要,过程简洁明了,手段简捷有效;

结合以上理念:我设想在教学预设上体现“简明的目标、深刻的意图”,在课堂实施上体现“简约的结构、深入的对话”。“具体地在教学设计的层面上,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以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语言材料,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离他们最远的终点。”

四、教学设计或独特环节列举:

 

   

  一、学情调查

   1.知识链接。

   (1)搜集并展示名言。(可以是关于谦虚的,也可以是关于萧伯纳的。)

                                                                       

2)搜集资料,了解萧伯纳。(方法指导:记录要点)

                                                                           

       设计意图:站在大语文观的角度,引导学生以文本为依托,进行前置性拓展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2 准下面词语和句子:

 告诉    作家    自夸    惊喜    文豪      萧伯纳

   访问    孩子    预料    感触    意识      莫斯科

   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设计意图:对第一课时学习内容进行检测反馈,了解学情。 

3.读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抓住文章的眼睛,与问题对话,进行自主质疑,形成阅读期待。

 

 

    

二、质疑探究

1. 通读全文,感知人物身份。

(1)说说大作家小老师分别指谁?

(2)结合收集的资料及课文中的语言,简单介绍大作家小老师

    提示:

    课文是怎样介绍萧伯纳的?

    小姑娘长的什么样子?用         ”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设计意图:凭借课文中的语言,利用搜集的资料,了解人物身份,对“大”作家、“小”老师有感性认识。 

 2. 品读对话,感悟人物形象。

1)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了什么?小姑娘又说了什么?分别用            ”画出来。试着读一读。

2)反复朗读对话,想想萧伯纳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样想的?

从小姑娘的话中,你又读出了些什么?

3)小姑娘的话使萧伯纳           ,他马上意识到自己太                

    设计意图:抓住人物语言,引导学生深入与文本对话,读懂人物语言背后的潜台词,揣摩人物心理,弄清楚萧伯纳、小姑娘在说这些话时心理的真实想法,为后文理解人物品质做铺垫。

 

3.研读感触,感悟人物品格。

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指的是                                             

                                                                          。

大作家萧伯纳为什么说小姑娘是我的老师”?(方法指导: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研读萧伯纳的“感触”,联系上文中他们彼此的身份悬殊、联系萧伯纳说的话的真实目的。来体会萧伯纳的谦谦逊与自律。让孩子们感受到在萧伯纳心中“师”的意义。同时向生活延伸:能者为师、学高为师、能给予我们教益的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正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达标检测

1. 选词填空。

                         惊喜        惊讶

  1)他(       )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2)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      )万分。

                          自夸       夸张

  1)他(      )的表情把大家逗乐了。

  2)他到处去说自己的优点,真是太(       )了。

    设计意图:围绕课文中的重点词“惊喜万分”、“自夸”来设计词语辨析的练习,检测孩子们在语境中正确运用词语的水平和能力。

 

2.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读了课文,我觉得萧伯纳是一个                           的人,小姑娘是一个                   的孩子。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的感悟、理解、掌握情况。  

四、拓展延伸

1.交流搜集的相关名言。

2.拓展阅读:

萧伯纳幽默故事

                                   (一)

    有一次,萧伯纳正坐在沙发上沉思,坐在他旁边的美国金融家对他说:肖伯纳先生,如果您让我知道您正在思考什么的话,我愿意给您一美元。”“啊,我的思考一美元也不值,戏剧家回答道我所思考的正是您!

(二)

    一次,萧伯纳正在一条狭窄的路上行走,遇到一个对他不满的同行,那人想侮辱他,对他说:我从不给傻瓜让路的。萧伯纳答道:我正好相反

(三)

    有一位著名女舞蹈家给萧伯纳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建议:如果让他俩结婚,那将对后代和优生学都是件好事。她着重指出:将来,生个孩子有你那样的智慧和我这样的外貌,该有多么美妙!

    萧伯纳在回信中表示不能接受这番好意,他说:那个孩子如果只有我这样的外貌和你那样的智慧,就糟透了。

 

一字之师

    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他以文会友,经常和一些文人往来。

当地有个叫齐已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他早就仰慕郑谷的才名,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字改为字贴要。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

   

    设计意图:以文本为基点,进行阅读推荐,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课外阅读。一是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课文的主人公——萧伯纳,通过名言了解其思想,通过故事了解其语言特点。二是引申学生对“师”的认识,渗透道德品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