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体教研活动3
发表日期:2016/4/18 11:17:0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小教师 有663位读者读过
艺体教研活动3
活动时间:2016年4月14日
活动地点:四(4)班教室
执教教师:张闵
参与人员:艺体组所有教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感受中国文字变化的无限魅力。
2. 初步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联想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联想、类比、拟物及夸张等方法,使学生经历替换汉字笔划及变化外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充分体会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文字的造型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汉字联想、美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夸张、拟物等方法变化汉字的外形,装饰出具有丰富个性及想象力的汉字。
教学设计
一、导入引发
1. “秋”字联想。
师:记得唐代诗人刘禹锡写过这样的诗句——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教学建议:点击课件“诗”)
师:这是古代诗人眼中美丽的秋色(图片),漫山红红黄黄的树叶,煞是好看。
教学建议:点击屏幕诗句,出现秋景。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眼中,秋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生:落叶、丰收的果园、稻田、菊花、莲藕……
师小结:(屏幕罗列秋天的景物)是的,绚丽四季,秋天最美!鲜艳的菊花,金黄的稻穗,诱人的柿子,香喷喷的玉米,红扑扑的苹果,鲜红的辣椒,还有秋日里的片片落叶。
教学建议:点击课件“秋”,之后逐一点击屏幕,将一一出现秋天的景物。
师:这些景物,如画一般地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形象的 “秋”字 (屏幕出示秋字)。
教学建议:有白板环境的教室可利用白板演示,没有白板的教室可用电脑鼠标操作完成。
设计意图:秋景配诗歌,提升了教学的形式美感,也开拓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作思路。以诗中画,画中景,景中物,物中字的主线贯穿,导入了本课的课题。深入浅出,环环相扣,既回避了单一图片欣赏的导入方式,又渗透了对学生中国文化理念的引导,很好地渲染了课堂气氛。
2. 汉字的演变。
师:其实,早在千百年前,中国古代的汉字就都像一幅幅画呢!(文字动画)
教学建议:点击课件“影”。
师:我们智慧的祖先通过绘画象形的方式,创造了甲骨文。在汉字的演变中,历经了金文、篆体、隶书,衍生出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文字也从具象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文字。(屏幕出示字)
教学建议:点击课件“史”。
设计意图:从“秋”的组成,引发了学生对中国汉字由来的思考。通过一段生动的动画,向学生展示了中国古代汉字的历史,从形成、演变及发展过程,简单直观又充满着趣味性。
3. 揭题。
师:时至今日,(屏幕出示艺术字)文化的发展,汉字的演绎,赋予了我们的文字新的生命与活力。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古人的方法,用图画来装饰文字,让文字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联想。
(板书:字的联想。)
二、组织新授
1. 笔划替换。(以“球”字为例)
师:(屏幕出示“球”字)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
生:球。
师:看到这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
生:篮球、足球、羽毛球……
师:(出示各类球)是的,看到这个球字,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各种类型的球。
师:那么,你能否用这些球巧妙地替换“球”字当中的部分笔划,使这个“球”字变得生动形象呢?
生:……
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的这个“球”字,字中有画,画中有字,真是新颖别致!不过,薛老师还能将这个球字变得更加形象!你看,同学们联想的这些球,又不禁让我想到了踢球的脚,打球的球拍,足球明星等等,如果把这些事物也巧妙地替换到球字当中,一定会更有趣!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
师小结方法:同学们完成的非常好。刚才我们根据“球”字联想到的事物,巧妙地替换了“球”字的某些笔划,使这个字看上去更加形象逼真。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替换笔划。(板书)
师: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还可以装饰哪些字呢?(同座位相互讨论)
生:……
课件预设:可以移动的“球”字的笔划以及与球相关的事物图片。
教学建议:点击课件“替”,移动组合字的笔划和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秋”字笔划的组成和汉字演变发展的铺垫,学生自我发现了字的联想的一个设计方法——笔划替换。顺势而导进入教学重点,以“球”字为例,启发学生联想到各种与球相关的事物。图形的任意摆放,笔划随意拆卸,再借助电子白板的触摸功能邀请学生共同参与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既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又使学生易掌握笔划替换的设计思路。
2. 小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玩个替换小游戏好吗?你看,屏幕中间有个旅游的“旅”字,周围是一些图片。请你自由组合,挑选合适的图案替换到旅字的部分笔划当中,使它变得生动有趣!
教学建议:点击课件“戏”。
设计意图:替换游戏,是对刚才学习内容的巩固和提升。在一个文字周围有大量的图片素材提示,给予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要求学生从中筛选有用的图片。此时,学生的发散思维被激活了,创新的火花不断被点燃:有的说是开车去旅游;有的说是让老鹰来带路;还有的说是用相机拍下美景等等。在学生互相交流和启发的过程中,对于“笔划替换”这一方法已熟练掌握。
3. 学生尝试练习。
师: 同学们都很积极。接下来,我们做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的小练习。
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小纸片,用替换笔划的方法将这个字装饰的更形象。替换好后再将其他笔划用记号笔勾边就可以了,使这个字更加清晰。(简单点评)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已学知识,也为之后的正式创作铺垫方法,降低难度。
4. 变化外形(以“球”字为例)。
师: 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玩具,想知道是什么吗?请一位小朋友上来闭着眼睛,摸一摸,猜一猜,不过答案不能说,只能将答案写在黑板上哦!而且,只能用一个字表示。
师:黑板上是一个“球”字, 是不是呢? 我们来揭晓谜底(教师拿出一个球)。恭喜你,答对了!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呢?
生:用手捏,软软的,很有弹性。
师:是的,球的特点就是圆圆的,鼓鼓的,好像充足了气。那么,你们能将这个“球”字也变得圆圆的,鼓鼓的吗?怎么变?
生:……
师:这里有一个气筒,我们来给这个“球”字打打气(教师演示打气过程)。
教学建议:点击课件“夸”,出现汉字“球”后,再点击旁边热区,出现打气筒,逐次点击气筒把手,汉字将出现变化。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白板操作更为真实,没有白板的学校也可以用鼠标代替操作。
师:你瞧,现在这个“球”字外形变圆了,更像一个球,我们把这样表现方法称之为“变化外形”。(板书)
师:这个球字可神气了,它变成了天安门前悠扬上升的气球,运动场上蹦跳的橄榄球。
师:同学们,用这样变化外形的方法还可以变哪些字呢?同座位相互讨论一下。
生:尖、肥……
师:你们说得很好,有很多的字都可以运用到变化外形的方法。(屏幕出示)
师:形象的“游”字,传统纹样的“亚”字,飘逸的“春”字,时钟一样的“时”字,悠扬的“歌”字,晶莹剔透的“泡”字,它们都是用变化外形的方法来表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