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四)——让问题回归语文课堂
发表日期:2016/4/14 7:51:32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小教师 有708位读者读过
语文教研(四)
让问题回归语文课堂
时间:2016年4月12日
执教者:宋雅文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
王梅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台湾的蝴蝶谷》
魏海芳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蜗牛的奖杯》
语文是人类进行语言表述、书面交流的主要载体,它不仅是学习并掌握其他学科的基础与前提,同时也是人类进行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工具。如何让语文教学更具活力、更加实际、更富趣味、更加高效,一直是教师在思考与实践的问题。要想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特别是提高对知识要点的捕捉能力,可以从“问题”入手,将问题引入并使其回归到语文课堂之中,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用问题贯串课堂
用问题贯串课堂指的是以问题为主线来将课堂中零散的信息串联起来,包括课前预热、课中听讲、课后作业这三个环节的有效联结。在课文《第一次抱母亲》中有这样的细节:当“我”使出浑身的劲儿去抱母亲时,由于用力过猛,险些摔倒,让旁观的护士不由责怪,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你以为你母亲多重?”正是这个问题勾起了作者对母亲的爱的思考。对此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最重的时候只不过有 89斤,可是为何在作者心中母亲却是力大无穷的呢?她到底做了什么?”学生从文中找到一个关键词“翻山越岭”,并从字面的显性含义来理解:这是母亲带着“我”和妹妹们在艰难地走路;而从隐形的人生意义来理解,则是母亲一个人带领着孩子们艰难地行进。母亲之所以能够用瘦弱的身躯挑起沉重的担子,是来源于强大的驱动力,而这股神秘的驱动力不是别的,正是母亲对孩子深挚的爱,像山一样深重的爱。”学生再次找到关键词“担子”:母亲每天要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劳作。这是对担子的外在解释,而其深层含义则是指母亲用对孩子的爱挑起了一片天。从以上再读环节可以看到,当学生对文字细节有了深入的领悟时,也就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携问题认知价值
在语文教材里,每一篇课文都有中心思想与主题,每一位作者都会有自己所认可的价值观念。对于学生来讲,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除了掌握遣词造句等工具性知识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正确地去感知并认知价值,而这也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实现。从共性的角度上理解,大部分课文的思路都可以归纳为“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实际内容,围绕这三个方面来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章在当时以及现在的影响力。这一过程除了可以教会学生各种语文知识外,还是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有利时机。总的来讲,携问题认知价值在于回归语文的精神内涵—让学生认识世界、学会做人。魏海芳老师执教《蜗牛的奖杯》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幻灯出示: 1、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蜗牛获奖后的心情。2、获奖后的蜗牛是怎样做的?( 找出有关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与同学交流。)从而认识到蜗牛的前后的变化,从而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语文阅读的过程是师生与文本对话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只有不断推动学生深入文本阅读,才能发展学生的内在言语,提升其语文素养,赋予语文阅读课堂以丰富的内涵。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宋雅文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唯有高扬主体之魂,调动学生的生命潜能,才能得以升腾;唯有吮吸言语之汁,发展学生的言语素养,才能得以升格;唯有浸润情感之泉,直抵学生的心灵,才能得以升华。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感悟母爱的无私和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激发对母亲的崇敬、爱戴之情。
2、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受母亲胸怀的宽广、博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从关键字词入手,通过朗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铺垫情感。
同学们,从你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你的一切都时时牵绊着她。炎热的夏夜,她是一阵清凉的风;寒冷的冬日,她是一件挡风的袄;漫漫求学路,她就是那把遮雨的伞……她是谁?(生答)是啊,她是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母亲”,她是人类最美好的呼唤——“妈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领悟和回报母爱的。齐读课题。
2.出示词语(指名读)
轮流 脖子 责怪 仰面摔倒
愧疚 瘦小 翻山越岭 力大无穷 突发奇想
开火车读 指导写“瘦”(“瘦”字的笔顺和字型特别容易错)
3、之前我们预习了课文,谁能用上这几个几个词语简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概括主要内容是阅读的难点,给学生几个词语,即有了支点,大大降低了概括难度。)
二、体会“抱”中情感,走进“我”的内心世界
(一)体会难过。
1、我第一次抱起母亲时,才发现母亲轻轻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呢?请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交流:“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点红:难过,直接写出了我的心里感受。
【板书: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居然、出乎意料,没想到)
【板书:没想到】
(生抓住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动作描写,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紧扣“没想到”,感受“我”的心情。
文中多次写到了“没想到”,请默读1-2自然段,用直线画出词语“没想到”。体会我的心情。文中几次写了“没想到”?(三次)谁来读第一次?
交流句子并讨论:
交流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我是怎样抱母亲的?点红:使劲一抱。我为什么会使劲一抱?
【板书:轻】谁来读好这句话,体会我母亲的轻。
交流B:看到了我这样抱母亲,护士责怪起来。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1)“责怪”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理解吗?责怪是埋怨中带点批评的意思。护士为什么责怪我?
你能读出护士责怪的意思吗?这就是责怪。一起读。
交流C:儿子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竟然不了解母亲,是因为他心中没有母亲吗?那是为什么?
护士的责怪,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往事一幕幕出现在我眼前。
(1)读读这段话,看看母亲做的哪些事打动了你的心?
小时候母亲为我们做的事打动了你的心。说说你的感受。
a、交流:你是怎样理解“翻山越岭”这个词的?
平时我们爬一座山有什么感觉?你来读好这个词语。
(学生说感受后,再指导读这个词语,学生体会更到位)
母亲是怎样翻山越岭的?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要挑——(100斤重的担子),这副担子重不重?(板书:重)
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肩上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
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读
冬天,寒风呼啸,地冻天寒,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读
雨天,风雨交加,山路泥泞,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读
母亲翻越的何止是一座山啊!她带我们走过了许多曲折坎坷的道路。!
②这样的拉,这样的背,这样的翻山越岭,仅仅是一天如此吗?一个月如此吗?一年如此吗?这就是“年复一年”!因此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是什么力量能让瘦弱的母亲承受这么重的担子呢?(母爱)这哪里是力大无穷,这分明是母爱的力量啊!
想到这些,我的心里怎能不难过?男生齐读。
b、还有哪些事打动了你的心?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说说你的感受。
长大以后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事打动了你的心。说说你的感受。
(是啊,这真是一位疼爱子女的母亲)
这里的“重担”指什么?(重的体力活。)
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很难过。女生齐读。
C、引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担子:孩子们,会读书的人能看到字面里面的意思,请你想一想,在这里的“担子”仅仅指母亲肩上担负的重量吗?你对这个“担子”是怎么理解的?(点评:是啊,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要做多少事情啊!)的确,母亲为了儿女、为了家庭,承受着生活的种种艰辛。
(出示)
1、当孩子饥饿,家中又揭不开锅时,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孩子急需学费,家中经济困难时,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孩子出远门时,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同学们想象得非常合理,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母亲从没有退缩,她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多少心血呀!当孩子们长大了,要出远门时,母亲又是怎样的牵挂!
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讲的就是母亲对远行儿女的牵挂。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母亲,任劳任怨、疼爱子女的母亲、我一直以为力大无穷的母亲。就让我们把深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去,用心来读读这段文字!(一齐读)
老师把课文浓缩成一首小诗。(配乐朗读)
第一次抱您,母亲
没想到您是如此之轻!
春露秋霜,寒来暑往
您肩挑、身背、手拉,翻山越岭。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是沉沉博大的爱
让您用瘦小的身躯为儿女撑起幸福的天地!
(感人的音乐,感人的诗歌,既激发学生情感,又是对课文内容的小结)。
三、小结、拓展。
古诗是这么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想我们应该感谢这位作者,是他唤起了我们对母亲的爱。
1.请大家拿起笔,写下一句你最想说的话,可以是对文中母亲的祝愿,也可以是对自己母亲的感谢,还可以是对天下母亲的关爱。
2、美文推荐: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慈母情深》(梁晓声)
《台湾的蝴蝶谷》第一课时教案
王梅
一、导入
1、配乐播放蝴蝶幻灯片。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朋友,它们是谁呀?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世界上有名的蝴蝶王国,那儿有更多更美的蝴蝶,想不想去?
2、(出示中国地图、台湾地图、地形图)讲述: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有一个小岛被称作祖国的宝岛——这就是台湾(板书“台湾”),形状有点像一粒豆荚,那里的山多,山谷也多(师画图,请生上来指“山谷”,师:对了,山与山狭长的地方就叫做山谷)其中有一些山谷就叫“蝴蝶谷”(板书完整后齐读课题)想知道那里是个怎样的地方吗?让我们一起随着课文的语言文字去游览一番吧!
二、初读,字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今天谁来与大家分享文中你喜欢的词语?生带大家读自己喜欢的词语(2—3个同学)评价:这两个小朋友可真会读书,发现了这么多美丽的词语,老师也很喜欢呢!
3、还有一些生字朋友看大家词语读得这么好,也想和大家认识呢,你们认识它们吗?赶紧来叫叫它们的名字。带拼音读、去拼音读,齐读。
4、预习的时候你们有哪些问题?交流一下。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我们赶紧来看看,每年春季,蝴蝶是怎么来到山谷的吧!
出示:“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孩子们,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可以和同桌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声音要小一点哦!
交流:
(1)蝴蝶多:一群群 聚会
(2)蝴蝶美、多:色彩斑斓
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蝴蝶?
这么多颜色就叫“色彩斑斓”。谁来美美地读读这个词?还有哪些词表示颜色多?(朗读,读出美)
(3)开心:聚会 (朗读,读出开心)
2、师:你们讲得可真棒啊,这句话里还有几个动词,请你圈出来。这几个词语能调换吗?全用飞过好不好?(用上穿过,越过,准确、生动多了)
3、师:请你们自己加上动作读一读。
谁愿意当小蝴蝶上来表演一下?
师:小蝴蝶们都飞呀飞呀,心情肯定特别急,急着见老朋友啊,你们看,它们赶着到山谷里聚会呢!(点红“赶到”,随文识字“赶”:小蝴蝶赶到山谷,走了这么多路程,口都干了。)
4、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当小蝴蝶快乐得飞向山谷吧,全体起立,边做动作边读这个句子。
师:台湾的山多,山谷多,蝴蝶们都来(重读)聚会啦!所以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过渡:小朋友们,台湾的蝴蝶谷中不但蝴蝶很多(板书:多),而且景象非常迷人。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四、教学第三自然段
师:请你们轻轻把书打开,翻到十九课。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小组讨论:1.看一看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了蝴蝶谷中几种迷人的景象。
2.把你喜欢的那种读给小组成员听一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交流:
两种。
我喜欢只有黄颜色蝴蝶的山谷。因为黄色的蝴蝶在太阳的照耀下金光灿灿。
师:哦,你喜欢黄颜色蝴蝶的金光灿灿(在第一座山谷上方板书:金光灿灿)
谁来读好这个词?(指名数位学生读)
根据学生的朗读点评:还不够亮!亮了,但还要亮一些!前面还不够亮!哎呀读得真好,(奖励黄色蝴蝶贴一贴)小朋友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
生:齐读“金光灿灿”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来看一看黄颜色蝴蝶金光灿灿的样子啊?
生:想。
师:(多媒体出示黄蝴蝶飞舞的图片)小朋友,密密麻麻的黄蝴蝶在山谷中飞舞,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金子一般的光芒。
谁来补充?
壮观。
(在金光灿灿下板书:壮观)(想象情境:那么多蝴蝶都是金色的,花也可能是金黄色的,天地之间,仿佛只剩下了满眼的金色了,这就叫——壮观。)是呀,小朋友看得都被迷住了。还有谁也喜欢黄色蝴蝶的山谷的呢?请你们起立,读一读这句话。
生:喜欢这句话的同学起立朗读。
师:小朋友们读的真棒。老师奖给你们每人一只黄蝴蝶,请你们送他们去山谷。
生:上黑板贴黄蝴蝶。
师:真美啊,怪不得书上说“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
还有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生:我喜欢有几种颜色蝴蝶的山谷。
生说理由。
在这里,作者把蝴蝶比作花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小朋友们,在你们的眼中,这五颜六色上下飞舞的蝴蝶还像什么?你能来赞美赞美它们吗?(多媒体出示“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的句式。)指名学生补充完整.
师:多么漂亮的蝴蝶谷!你能自己体会一下,把它的迷人之处读出来吗?谁来读好这句话?(多媒体出示这句话)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五彩缤纷的蝴蝶在山谷中飞舞呢!请你来送这只小蝴蝶回家。
生:上黑板贴蝴蝶。
师:哪一小组的小朋友愿意像她一样美美地读一读?
(指名一小组同学起立齐读这句话。)你们读的真棒!请你们来送这些小蝴蝶回家。
生上黑板贴小蝴蝶。
师:我们全班的小朋友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全班齐读这句话。
师小结:小朋友读得多专心哪,一颗颗心也跟着蝴蝶飞到山谷里去啦!看来这些蝴蝶的本事真不小,难怪第一句说——“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板书:迷人),让我们一起拿起书,再把第三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配乐齐读。
五、拓展延伸
这些蝴蝶这么美,不仅我们喜欢,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很喜欢呢!这些可爱的蝴蝶小精灵会怎样欢迎大家的到来呢?为什么它们喜欢在宝岛台湾安家落户呢?一大串的问号都需要我们小朋友通过仔细读书去寻找答案,我们下节课再来分享。
六、教学生字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游览了台湾的蝴蝶谷,欣赏了美丽的景色。
下面我们请小老师来教生字。
19. 台湾的蝴蝶谷
多
迷人
《蜗牛的奖杯》第二课时
魏海芳
【教材解读】寓言故事《蜗牛的奖杯》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的能力。课文可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写从前的蜗牛飞行本领高超,获得了冠军奖杯。第三自然段写蜗牛获得冠军奖杯后自满自足守着奖杯,不思进取。第四自然段写蜗牛因不再练习飞行,翅膀退化了,再也不能飞上天了。两幅插图中蜗牛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蜗牛的样子和神情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寓意的感悟。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演——说的语文实践中,实现心灵与文本的碰撞,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喜欢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抓住“自由、遥遥领先、得意洋洋、成天、勉强”等词语,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荣誉,把荣誉当成自己前进的动力。
3、借助看图、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学生进行对话,在充分的体验中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动物图片
【教学时间】本课计划教学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复习生字。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7课《蜗牛的奖杯》的生字词,你们还记得它们吗?(记得)我们一起来复习一遍。谁来读?
2、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一四自然段,看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指名两人读,贴板书)从前,蜗牛长着一对——指着板书引导学生说出: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课前板书:翅膀有力→自由飞翔)那为什么它现在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还要从一场飞行比赛说起,让我们一起去比赛现场看看吧!
二、情境体验,品味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理解省略号。(多媒体出示第二自然段)同学们都读完了,那谁来说说,在一次飞行比赛中,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比赛?(蜻蜓、蜜蜂、蝴蝶、蜗牛)(老师板贴昆虫图)。就这几种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省略号)你读书真仔细,连标点都不放过。(点击“……”)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还有很多小动物来参加比赛。想想看,还会有谁?(3-4人)
2、板贴理解“遥遥领先、甩下、所有”。还有这么多同学举手,说明来参加比赛的选手的确很多,那比赛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再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词句。你真棒,会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板书:遥遥领先)
3.指导朗读。你现在就是获得第一名的蜗牛,你觉得怎样读第才能表达出自己此刻的心情?请大家先自由练读二自然段。谁来读?①(把“遥遥领先”读得慢的)好一只骄傲的蜗牛;多得意的蜗牛啊!②(把“遥遥领先”读得快的)飞得多快的蜗牛啊。③(把“遥遥领先”和“所有”读出重音的)了不起的蜗牛,把所有的对手都甩在后面了。④(读得不够好的)你读得很流利,因为飞行冠军的速度是很快的,如果把“遥遥领先”一词读得再快些会更好。请你再读一次。对嘛,这才是飞行冠军嘛!(3人)
4、小结:同学们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真是一群能干的孩子。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小蜗牛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手里捧着闪闪发光的奖杯,大家都围绕着他,送上了鲜花,掌声,祝福,让我们来夸夸小蜗牛吧!(生发言)
这么多人都夸奖小蜗牛,小蜗牛这时候已经不仅仅是高兴了,他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呢?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带着以下两个问题,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幻灯出示: 1、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蜗牛获奖后的心情。2、获奖后的蜗牛是怎样做的?( 找出有关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1、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2、交流: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激烈,相信大家找到了答案,那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㈠⑴文中哪个词语写出蜗牛获奖后的心情?你真认真读书,一找就对。( 板书:得意洋洋)
⑵指导朗读。
师指着板书问:你认为“得意洋洋”应该怎样读?我感受到你得意的心情了(够得意了吗?)谁还想读?你读得真好,还有表情呢。上台来给大家再读一次。全班一起得意的读一次。
㈡“得意洋洋”的蜗牛接下来又是怎样做的?
(根据学生回答在这两个句子下画横线: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你们小组合作得非常好,答案很完整。
① 换词:“成天”也就是——引导学生说出“整天”)
② 理解“唯恐”。奇怪了,这蜗牛整天把奖杯背在身上,这是为什么呀?(①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点击“唯恐”)“唯恐”是什么意思? “害怕、担心”的意思。)(②担心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老师发现你用了一个词,担心、害怕,文中哪个词告诉你蜗牛担心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唯恐)(点击“唯恐”)
③ 理解“生怕”。白天,蜗牛背着奖杯到处去炫耀,晚上它为什么又要睡在奖杯里?(生怕奖杯被别人偷了去。)(点击“生怕”)“生怕”又是什么意思?(“很害怕”的意思。)
④ 区别“唯恐和生怕”。 “唯恐和生怕”都有害怕的意思,是一对近义词。那么它们在这儿能换位置吗?(能,不能)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到底能不能,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句子,蜗牛唯恐的是什么?(别人不知道它是冠军)生怕的又是什么?(奖杯被偷)你们认为蜗牛更害怕什么?(奖杯被偷)是啊!因为 如果没有了奖杯,就不能证明它是飞行冠军了。那么在这段话中它们能调换吗?(不能)。
⑤ 同学们,小蜗牛的身体是那样的柔软,那样的小,而这只奖杯却是那样的 ——(引导学生说出:那样的大那样的重)有多大?用手比划比划。(师引导学生一起做动作)这么大,这么大。(比划“大”要合适)有多重?背在身上什么感觉?我们一起来背背。哎哟,哎哟,真重啊!
⑥ 指导朗读。得到奖杯后的蜗牛是既得意又害怕,你能把蜗牛的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蜗牛成天背着又大又重的奖杯,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它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出示图片)
⑴交流:是什么原因让蜗牛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生回答,相机板书“骄傲”)
你想对这只小蜗牛说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其实,一些名人领袖已经告诉我们不能骄傲了,大家读读(名人名言)
小蜗牛也有话要跟小朋友们说呢?师说:是呀,下次我们小朋友参加什么比赛得了冠军,可不能这样骄傲哦!要知道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现在和将来。
(2)让我们再来完整得读好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蜗牛变化的过程。
三、写字指导
翅 奖 坚
【附板书】 蜗牛的奖杯
(从前) 翅膀有力 自由飞翔
?骄傲
(现在) 翅膀退化 慢慢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