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两组建设>>教研组>>三年级>>数学>>文章内容

禄口中心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数学教研活动(一)

发表日期:2016/3/28 12:02:2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小教师 有495位读者读过

                                                            《面积的含义》说课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根据这一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将以教材为基础,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把学生带出教室,带进生活,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及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几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第一课时,此前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方法,教材中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今后学习和探索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当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当以知识技能为主线,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两点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基于此,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区别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经历比较平面图形大小的过程中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探索中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平面图形大小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关键: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面积概念的表象

 

二、说教法、学法

 

    教 法:教是为学服务的,在设计中我主要采用:

 

    ①观察法:通过学生观察身边物体的面,体会面积的含义。

 

    ②比较法:通过对不同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比较,认识面积是有大小的,在比较中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③直观演示法: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学生用的例2中的纸片、纸条、透明方格纸等,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演示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

 

    学 法: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我在设计中是这样预设:

 

    ①自主探究:凡是学生能够独立自主解决的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②合作交流:如果自主不能解决的,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小组内解决不了教师再进行适当点拔指导。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摸、比、说3个方面活动来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

 

    摸:让学生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桌面等身边物体体会物体面的存在。

 

    比:比一比数学书封面和黑板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桌面与教室的地面呢?手掌之间呢?体会各个物体的面都有确定的大小,物体的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从而揭示课题。(板书:物体的面大小)

 

    说:让学生从身边找一找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较它们的大小。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摸、比、说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看到的物体都有面每个面的大小就是这个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形成初步的面积概念。

 

(二)动手操作比较大小

 

    1、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由具体物体的面的大小过渡到平面图形的大小我是这样处理的。我出示一个长方体把它的某一个面画下来就得到一个平面图形长方形,这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这样学生对面积含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及平面图形的大小)的理解就更全面了。我还通过把这个正方形涂色和画边线比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进一步深化面积的含义。

 

    2、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在设计时本着放手给学生,教师出示例2中的两个图形,提了2个问题:

 

    ①你们看一看,猜一猜谁的面积比较大?

 

    ②你有没有其它办法能验证你的猜想呢?

 

    在这我通过提出这个问题来打开学生思路,把探究的时间和过程还给学生,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学具袋中提供的材料,也可利用自己身边其它材料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在组织学生汇报时让学生带着材料到讲台上来,把自己比较的方法直观地演示给大家看。

 

    我预设了以下几种方法:

 

    1、重叠2、长方形纸条3、用尺子量4、透明方格纸测量测量等

 

    当然也可能会有其它的方法,只要学生演示的方法合理都给予肯定表扬。基中用透明纸数格子的方法我还进行了拓展。让学生说说数格子的不同方法。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横数的个数×竖数的个数最简便,这也为今后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埋下了伏笔。

 

    随后我对学生比较方法进行小结并用课件演示,进一步体会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想想做做

 

    1、第2题:这一题的处理上,我尊重教材,同时又在教材基础上稍作改动。

 

 

 

《面积的含义》说课稿

 

    中国      西藏    台湾    安徽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大小的同时结合时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第3题:这一题主要指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重点指导怎样数梯形所包含的方格数,学生在汇报时这也用课件演示裁剪的过程。为今后推导梯形面积公式埋下伏笔。

 

  3、第5题:这一题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图形比较,对于其中有些面积相近的图形只要能说出面积大小差不多就可以。

 

  我选择以上3题作为本节课的新知实践运用,让学生在不同应用中体会比较的方法随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加深对几种面积比较方法的理解,并体验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把学生带出教室带进生活。

 

四、全课小结、反思提高

 

  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这里的小结归纳并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还应是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体验上反思,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研讨记录

 

王校长: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关注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需要为主题,从生活情境创设到整个展开过程的立体安排,到重难点突破以及所学知识的拓展应用都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心理满足。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层次不一,教师要层层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次教学,对于教学中出现的突发情况要应势利导,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教学环节,努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徒老师:让学生先看一看,通过观察引出面积定义,然后让学生摸一摸。

 

黄老师教师要用手掌演示摸一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