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一)
发表日期:2016/3/24 10:49:54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lkxxjs 有663位读者读过
第6课《花瓣飘香》
备课人:陶象胜
一、教学目标:
1、精读2—11自然段,凭借“我”与小女孩的三次对话,抓住重点词细细品味,体会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陶冶高尚情操。
2、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积淀语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小女孩的3次答话,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既爱花,更爱妈妈。
2、难点: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意,即花瓣飘香的象征意义。
三、教材原文:
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下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摘花瓣做什么呀?”
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四、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花瓣飘香》是苏教版第六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整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情节简单,但是写得情真意切。课文通过写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表现出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全文以对话为主体,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细小的事情之中,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五、独特的设计理论依据:
1、第二小节特点是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如俯、摘、捧、穿。教学时可以紧扣“捧”,能不能换成拿,通过比较、辨析,让学生感受用词的效果和精妙。还可以设计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学着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来描写一个人物或动物,感受这种表现手法。
2、3-10小节主要是对话描写。组织教学时可以扣“懂事”,在体会懂事的过程中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建议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抓住重点词语,如“不知所措”、惶恐“、闪动的泪花”体会人物心境。几句对话的形式也不同,有的提示语在前,有的提示语在后,有的只有说话内容而没有提示语,教师可以渗透一些有关对话的写法,甚至对话的标点用法。也可根据对话内容和人物当时情况填上合适的提示语。
3、对课题“花瓣飘香”的理解。借结合引发学生想写,进行续写的训练。
4、让学生从表示时间的词语入手,了解分段的方法和习作的技巧。
六、教学设计或独特环节列举
教学设计 |
|
一、引入情境,课前导入: 1、小朋友,老师想把一首小诗送给大家,想听听吗?《母爱》:小时侯,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上学后,母爱写在书本里,读着它,情真真;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 |
|
二、精读第二小节 1、课文哪一段写的是小女孩摘花瓣的情景?(第二段) 2、让我们认真读一读,边读边想,注意小女孩摘花时候的动作,用铅笔在这些表示动作的词下面画上波浪线,并细细体会。(生自由读)(课件出示第二段) 3、指名说说找到了哪些词,有哪些体会。(课件出示“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跑……”) 4、谁能够上来像小女孩那样“摘一摘”?(生演) 师: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在想什么? 师:一片花瓣很轻,很小,“你为什么不这样拿着呢?”——理解“双手捧着”,平时你拿什么东西的时候要用双手捧着? |
|
三、紧扣“懂事”,品位语言,推敲句意 过渡:第二天,作者又遇到了这位小女孩,与她进行了一番交谈后,作者觉得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懂事)从什么地方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1、出示内容,一边读一边画出表示“懂事”的语段,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体会。你从哪儿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3、想一想: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 |
|
四、升化主题 1、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也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2、齐读第11自然段。 3、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都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4、学到这儿,你对题目是否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悟?小女孩手里捧着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不是)还是什么?(还是一颗孝顺妈妈的心!一片浓浓的亲情!)妈妈闻到的仅仅是月季花的香味吗?(还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感受到了,女儿对妈妈的深情!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一读——(花瓣飘香——) 现在谁来读读题目—花瓣飘香。 |
|
五、想象续写: 1、作者第二天早晨便从集市上买了一盆花送到小女孩的家门口,为了不打扰小女孩,想在花盆底下留张纸条,该怎么写呢? 2、当作者把一盆带有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他母亲会问些什么?“我”又会怎样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