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两组建设>>备课组>>一年级>>语文>>文章内容

禄口小学2015-2016第二学期一年级集体备课材料(—)

发表日期:2016/3/15 15:08:44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小教师 有585位读者读过

禄口小学2015-2016第二学期年级集体备课材料(—)

主备人:徐文   备课时间:2016.3.14

 

一、课题:8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与能力:

(1)巩固生字词读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风伯伯的话,知道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三、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

四、独特的设计理论依据:

教学设计中小松树惭愧的低下了头,让学生试着自己做动作,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地体会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态,为感情朗读奠定基础。“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感悟。

五、教学设计或独特环节举例

教学设计

复备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八课,齐读课题。疑惑:是否随文识字。

2、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的生字宝宝,现在他们迫不及待想出来和大家打个招呼,你还能认识他们吗?(开火车,指名读)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两课大树分别长在哪里?

2、师:刚才请小朋友读完第一自然段,你们知道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什么地方吗?谁来上来帮他们找找家?(指明贴图)

师:小松树是长在山上的,大松树是长在山下的,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生齐读,抽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展开想象练习说话)疑惑:是否要加上去,还是直接过渡?
2、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过渡:是呀,小松树能看到这么美的景象,心里不禁想: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一低头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会有什么表现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段。

 

3、师:读了第二段后,你们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指导朗读)

?骄傲、自大、自我炫耀、没礼貌。(喂)

疑惑:是否要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谁来读一读小松树说的话?(小松树很骄傲,谁能把它语气读出来。)

疑惑:学生是否读的时候都要一一去指导和解释: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它的话,大松树回答了吗?它为什么没有回答?请小朋友说一说,它会想些什么?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大松树心胸宽广,不和小松树计较,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他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请生自由读第三段。

2、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了什么?生读。你们读了吗?谁来上黑板把两棵树比一比,看一看到底谁高?(生贴图)

3、师:其实大松树确实比小松树高多了,他之所以能看得那样远的景色都是谁帮助它的?大山托(从上往下),一起做“托”这个动作。

?谁来把风伯伯的话读给小松树听?

?风伯伯那么地慈祥,多么语重心长,谁再来读一读?

?这真是一位慈祥,和蔼的风伯伯,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齐读)

2、小松树为什么“低下头”?谁来学一学?疑惑:是否要加上动作?

3、惭愧是什么?

师:小朋友,当我们犯了错,老师批评你,你会觉得怎么样?(不好意思,难为情)是啊,这就是惭愧,小松树感到很惭愧,他会对风伯伯、大松树说些什么呢?

5、分角色朗读全文。

最后老师还想和小朋友们分角色读读课文,老师读旁白,男生读小松树,女生读大松树,准备好了吗?(全班起立)

5、指导生字。

松  伯  孩  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