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尊重学生,帮助他们重拾自信
发表日期:2012/11/27 22:33:0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口小学班主任 有630位读者读过
理解尊重学生,帮助他们重拾自信
虽然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然而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1、师生角色换位。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把自己置于学生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应常引导学生思考,若你是班主任你应怎样看待和处理班上的人和事?这样既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师生之间,因其角色不同,学生很自然地在心理上对老师筑起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这很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用亲切的语言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学生对老师的心理戒备。如在布置工作任务或总结情况时说“我们、我们班”,学生会感觉到老师与他们是同一阵线的;在说明活动的原因、目的时说“根据、考虑”,学生听起来觉得很安全,不象听到“针对”那样紧张、充满火药味;教师喊学生时,只呼其名,他会觉得班主任与自己是平起平坐的;在请学生帮忙前说“请、能否”,干完活后说“谢谢、辛苦了”,学生会倍感亲切。班主任若能做到始终把自己当作班集体普通的一员。严格遵守班规班纪。班主任自身的榜样示范,对学生有着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学生对老师的心理防线也会渐渐地消失了。
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我们还要把富有激励呼唤、鼓舞和关注性的语言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2、帮助走出自卑,树立自信。
班集体的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氛围和明确的目标导向。做为毕业班,是一所学校的窗口,理应在各方面都成为其它班的榜样。如何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文明班级,要着重针对本班实际,如有的学生“基础差,缺乏荣誉感”,针对这种学生,不少成绩不理想的甚至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的现象。用“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这种思想去导向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其实,抛开成绩,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的,没谁承认自己比别人笨,只是在学校这个环境里,当成绩在老师、同学的意识中成了评价学生的主要甚至唯一的标准时,成绩差的同学的信心就会失去支撑。例如有的学生因成绩差,经常受到批评,他的信心常受挫,便认为自己确实很笨,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如果当时老师不及时引导,他们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暴自弃,这样要培养他们与班级荣辱与共的集体思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成绩好的同学常受老师的表扬,思想很容易引导,各种观念易灌输;而成绩较差的同学思想包袱重,就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意识,甚至对集体有了本能的排斥、抗拒。针对这一点,抓好班级的工作基点在于如何维护每个同学的自尊,如何调动每个同学的内在积极因素。其实学生都有强烈的荣誉感,都渴望被承认,有时他们更在乎同学中建立的威信和得到的信任。比如有的同学会某一种乐器,有的画画较好,这些都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找到奋斗上进的精神支柱,为此我经常捕捉教育的时机,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建立自信的机会,热心班级活动,在这样的基础上,就容易树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公平、公正、公开。重视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举权,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主人翁责任感。
在教育方法上力求避免使用传统的命令、要求、任务等方式,而是更多地运用公众评价、公众道德管理、公众群体心理形成等手段来达到目标,树立起群体价值观,使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每个人是群体的一部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这个班级。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广泛听取学生并及时采纳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当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班主任的肯定并得以实施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这样可以使管理学生的方式从“控制型”转向“参与型”。如让学生参与制订班级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及规章制度,由班干部带头与其他同学共同商议拟定了《班级公约》,使规章制度具有群众性,形成共识而共同遵守。 将班干部、三好生、品德优秀生的选举权下放给全体学生。在选举的时候,学生庄严地举起右手或交上选票之前,他不能不严肃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优秀学生?班上哪些同学才真正值得我敬佩?……教师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思维过程,便是给了学生一次自我教育的机会,学生的是非观念、道德观念正是在这一次次比较、辨别、判断中逐步形成的。这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设法造就一个良好的班风。 班级一切活动都是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念的良好途径,让学生懂得辨别美丑善恶是非的道理,并把这种道理转化为植根于心灵的道德信念。在集体舆论健康的班级里,至少大多数学生的道德评价、是非判断与班主任是一致的。班主任也正因为如此而坦然自若地尊重学生们的选举权。表面上看,教师对学生的选举“放任自流”,而实际上教师已通过平时的教育引导不露痕迹地决定了学生们的正确选择——教育者的理智与艺术正在于此!对班干部、三好生的选举,决不仅仅是让少数学生感到一种荣誉,而是让每一位投票者感到自己对集体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到作为集体主人翁的神圣与自豪!
李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