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两组建设>>教研组>>六年级>>语文>>文章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研活动(三)

发表日期:2015/12/9 16:15:1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小教师 有661位读者读过

 授课者:朱晨灿

评讲记录:

卞良燕主任:这节课有以下几点体会1.通过语文实践,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性:教者紧扣藏、敬仰、依然伫立等词语反复打磨,感悟其中蕴含的依依惜别之情

    2.通过语文实践,评析细节描写的生动性: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一会儿……一会儿”阅读感悟他们不忍分别的情感世界;抓住李白与孟浩然的对话,反复吟咏,感受他们分别时的不舍之情;抓住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一词体会李白的无限惆怅和遗憾之情。

    3.通过语文实践,感悟文本内涵的深刻性:教者采用补白李白与孟浩然对话的方式来充实文本内容,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徐文老师:在指导阅读感悟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要求,不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不断升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步向文本的内涵靠拢。如读李白饯别时对孟浩然所说的话:一读,你读出了哪些情感;二读,读出敬仰之情;三读,感受二人之间的友情和惜别之情。在指导阅读过程中充分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陈永静老师: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写的情景时空跨度太大,如何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李白产生共鸣,也对孟浩然的人品和诗篇充满敬仰之情是个不太容易处理的问题。于是,在处理人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处理诗篇时,我给学生提供了《赠孟浩然》一诗,让学生自读,根据注释谈谈孟浩然的什么人品令李白敬仰,同学们很愿意读这首诗,回答得也很精彩。

 

附: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能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准备:课件、李白和孟浩然补充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扣文眼,轻轻走进惜别之境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读一读课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再读一读。

师:课文讲谁送谁?

生:李白送孟浩然。(板书:李白  孟浩然)

师: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一对风流潇洒的诗人即将分别,此时此刻,此地此景,他们的心情如何呢?请轻轻地打开书,快速浏览全文,看看文中哪个词语最能表达他们此刻的心情?

生:依依惜别。

师:“依依惜别” 就是说他们——感情很深,不忍分别。谁能用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词的意思。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份浓浓的离情别意吧。谁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抓住“藏”字来理解。他们是怎么“藏”的?  一会儿……一会儿……
江边的景色如何呢?(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这么美的景色,观赏的人心情该会多么愉快呀!是这样吗?他们真的是在欣赏醉人的春色吗?那他们是在干什么?
(他们是借欣赏美景来隐藏伤感。)
他们的心里真的是这样想的吗?谁来扮演李白,我来问一问他:李白啊李白,你的老朋友就要和你分别了,你怎么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就是不说话呀?  
(不想说再见,怕对方难过。)
谁是孟浩然的知心人,我也问问他:孟夫子啊,你就要乘舟远行了,你怎么也不说话呢?
是啊,在这相聚的最后时刻,他们谁也不愿提起分别的话题,都把依依惜别之情深藏心底。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二、品语言,深层理解深情厚谊

师:不忍别,终须别,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指名读)

师:离别之言,情真意切。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李白的话,细细品味,从李白的话中你读出了哪些情感?(生自由读)

交流A、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
a.李白的话中用了几个“您”?除此之外,李白对孟浩然还有哪些称呼?
(从6个“您”、“夫子”——古时候对学者的尊称、“兄长”、“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b.如果我们对孟浩然的生平有更多的了解的话,一定能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这段话。课前请大家搜集了孟浩然的资料,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公元725年,李白乘船来到襄阳,带着自己的诗特地去拜访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的诗大加赞赏,并留他住了10多日,热情款待,两人一起饮酒吟诗,游山玩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师:因此在李白的心中,孟浩然就是他的——

(孟浩然,唐代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与王维齐名,史称“王孟”。他有许多诗歌流传至今,其中《春晓》家喻户晓。他曾经做过官,后来因朝廷日益腐败,他不愿意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所以辞官,归隐田园。)
师:李白不仅敬仰诗篇,还敬仰他的——人品。

师:李白还曾经写过一首赞美孟浩然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部分。

出示: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师:自由读一读,结合注释,想一想,李白敬仰孟夫子什么人品?

我们从李白的话中,除了读出了深深的敬仰,还能读出什么?

李白举起的酒杯中难道仅仅是酒吗?杯中还有他对孟浩然的(祝福、友谊、敬仰、依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李白的这段话。

师:同学们,你们就是李白,轻轻地站起来,举起你的酒杯。

师对全体:面对着你的兄长、老师、知己,你会深情地说——

师: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出示: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生齐读)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诗言下之意是什么??除了读出安慰,还读出什么?

生:他们的友谊很深,像这长江波涛永世不绝。

师:“永世不绝”既是说长江之水,更是说——他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师:好一个“永世不绝”!同学们渐渐走进了诗人的心里,也成了他们的知己,现在这边的同学,你们就是李白,这边的同学,你们就是孟浩然,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感受这浓浓的离情别谊吧!(配乐分组朗读李白孟浩然的对话。)

三、巧补白,真切体验依依别情

音乐继续,师背第四节:“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叫“伫立”吗?

师:是啊,李白对孟浩然的情就在久久伫立的身影中,就在默默凝视的目光中,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岸边的李白,相信此时你的心情一定会像江水一样波澜起伏。你会回想起哪些美好的画面,又有哪些心里话要对你的好友倾诉呢?闭上眼睛想一想。

师:想好了。挑几个关键词写下来,便于更好地表达。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诗人的心声。岸边杨柳依依,李白望着好友乘船远去,心里默默地说

四、吟诗句,再次回味离情别景

滔滔江水,载走了友人,也带走了李白满腔的思念。李白终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诗句,齐读)学到这儿,这首诗的意思大家懂了吗?

师:老师忽然产生了一个疑问:古时候的长江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江面那么宽广,难道只有孟浩然乘坐的这一只“孤帆”吗?

生:我认为是,孟浩然走了以后,李白就没有知心朋友了。

师:是啊,过尽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一个“孤”字就像整首诗的眼睛,传达了诗人对好友的一片深情。谁再来读这首诗?

师:烟花三月,李白送孟浩然去了美丽的扬州,同样爱游山玩水的李白多么与好友一同前往,面对着浩荡的江水,李白深情地吟诵道——(生深情齐读)

师:如果你有机会到黄鹤楼上去,面对着浩荡的江水,飞翔的沙鸥,那一刻,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两个人——生:李白、孟浩然。

师: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首诗——(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深情吟诵最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板书设计:黄鹤楼送别

            李白           孟浩然

                 依依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