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丢了
发表日期:2012/11/20 10:46:42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潘斌 有766位读者读过
牛奶丢了
禄口中心小学 谈玲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小班长急匆匆地跑到我的办公室:“老师,班上的牛奶不知道被谁拿了两瓶,不够了!”我感到很奇怪,今天上午把牛奶搬来的时候我才数过,数目正好的呀!我问:“知道是什么时候不见的吗?”“不知道。”孩子一脸茫然。我细细想了一下,上午的时候四节课,一、三两节是语文,第二节课数学,下课的时候班级都有孩子。只有第四节课是体育课,如果有孩子生病留在教室,那就值得怀疑了。
下午的班会课,我问孩子们:“你们知道班级丢了两瓶牛奶了吗?”“知道!”孩子们大声回答。“有没有谁看见有小朋友拿了?”我接着问。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没有。这时候有孩子嚷了起来:“老师,我觉得的阿豪拿的,他最爱拿别人的东西了!”其他学生也跟着附和起来:“对,肯定是他!”
阿豪是班级一个比较调皮的小男生,由于家里养猪,加上本身行为习惯不好,喜欢在地上滚,不爱干净,同学们总觉得他臭臭的,都不爱和他一起玩。为此,我也做过班级孩子以及家长的工作,希望家长能给孩子勤洗澡、换衣,孩子们不要有歧视的心理,能够和他友好相处,但效果不大。他有时对其他小朋友的东西很好奇,可是别人不给他看,他就自己偷偷地翻,也因此让同学们更加不喜欢他,认为他是小偷。但我知道他从没有做过偷窃的事情。
我对孩子们说:“没有证据的事情,不可以乱说。”接着,我又问:“今天上午三节课是语文和数学,下课时班级也有小朋友,只有体育课,班级没有人。体育课上有同学留下来吗?”孩子们又是一阵嚷嚷:“有!小超和阿喆留下来的!”正好两个人!难道是这两个?听到别人的“举报”,小超和阿喆急了:“老师,不是我们!我们没有拿!”看到两个孩子慌张的样子,我没辙了。怎么才能查出这个小偷呢?有孩子给我提建议了:“老师,我决得要一个一个翻书包查!”这倒是一个办法,可是如果真的查出谁是“小偷”,对孩子的打击肯定很大。孩子才二年级,正是“嫩芽”一样的年龄,如果让其他孩子当面发现他是“小偷”,不说一辈子,至少接下来的四年小学生活,都会有着“小偷”的阴影。为了孩子的自尊,决不能这么做!
既然不能搜,那就让孩子自己来承认吧!我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在我们的一生当中,犯错是难免的。最重要的是知错能改。我相信我们的孩子都是诚实的。下面,就请你们一个个到老师面前来,在老师的耳朵边悄悄地告诉我‘是我’或者‘不是我’。”孩子像发现新游戏一般兴奋。而我却格外紧张,我给了孩子充分的信任,却不知道孩子能不能有勇气承认错误。从第一组开始,一个个孩子走到我面前,快速地说完“不是我”,又回到了座位上。此时的我,觉得时间是这么地难捱。我有些灰心。这时候,有个孩子走到我面前,悄悄地对我说:“老师,我知道是谁拿的。我刚刚在阿喆的书包里看到了两瓶牛奶。”我吃了一惊,但表面上仍装作很平静。我示意孩子什么也不要说。孩子自然地回到了座位。又有几个学生来了又回,终于轮到了阿喆。只见他小心翼翼地走到我面前,满脸地犹豫。我也跟着他紧张起来。我很怕他不承认,辜负我的信任,让我充满失望。但事实证明孩子是勇敢的,诚实的。虽然很害怕,可是他仍然靠着我的耳朵悄悄地对我说:“老师,是我拿的!”顿时,我感到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一下子轻松了。我朝着他点点头,示意他回去。他很不自在地走回了座位,可能没想到自己这么轻松就“过关”了。
虽然找到了“小偷”,但是这个“悄悄话”游戏仍然没有停。一直到结束,孩子们依然不知道真正的“小偷”是谁,而我也不打算将这个“小偷”的名字告诉大家。可能在孩子们的眼里,这次抓“小偷”的行动是失败的,甚至于我这个班主任有些“不合格”,可是我觉得我在维护孩子那脆弱的自尊心,我无悔!
事后,我找到阿喆,我问他为什么要拿班级其他孩子的牛奶?从孩子口中,我隐约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阿喆的爷爷和奶奶离了婚,爷爷又娶了一位,阿喆的爸爸和妈妈对这件事情很不满,甚至觉得有些丢脸,因此常年在外打工,几乎不怎么回家,即使过年回来,也呆不上几天就又出门了。阿喆是由奶奶抚养长大的,他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几乎全部落在老人家瘦弱的肩膀上。奶奶给别人帮忙,每月只有600元的工资,遇到主户拖欠工资的时候,两人的日子就更加难过了。即使这么辛苦,可奶奶从不抱怨,经常买些营养品给孩子。孩子从大人的口中渐渐了解了这些情况,他哭着对我说:“老师,我觉得奶奶特别辛苦。她的身体很不好,我只是想拿几瓶牛奶给奶奶喝……”我顿时觉得有些心酸。孩子虽小,可是已经知道心疼长辈,关心长辈,这样的孩子,我怎么舍得批评他呢?我对阿喆说:“你真是一个关心奶奶的好孩子!可是奶奶想要的并不是你拿的‘别人’的牛奶。只要你健康成长,认真学习,奶奶会比吃更多东西都要开心!”孩子点点头,好像明白了!
我不禁想起了一则故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的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地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教育的意义不在于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而是让孩子心中充满爱。从道德上来说,阿喆这次事件做得确实不对,可是他的心中却有着美好的人性,充满着对长辈的爱和感恩,牛奶虽然丢了,可是我却找到了一颗充满爱的心,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我感觉惊喜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