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两组建设>>备课组>>一年级>>数学>>文章内容

一年级数学组第四次集体备课材料

发表日期:2015/12/29 14:18:19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小教师 有740位读者读过

九加几

主备人:郑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初步理解并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鼓励算法多样化,树立创新意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

2、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1、(1)口算

10+3=          10+5=  

8+10=          6+10=          (明确10加几就是十几)

(2)把三角形上的三个数加起来算得数,你能想出方便的方法算得数吗?

 


  

提问:为什么先算9加1呢?

2、揭示课题:

现在小朋友看到了,如果先把9和1相加凑成10,再用10加几就能很快的算出得数是十几。看看小朋友们今天能不能像这样动脑筋来学习新的加法内容—9加几。(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 教学例题,探讨算法。

(1)看一看:出示例题图,了解信息:盒子里9个桃,盒子外4个桃。

出示大括号线,你能用三句话说一说这幅图吗?

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题中的“一共有多少个”就是要我们求的结果)

列出算式:9 + 4。

(2)算一算:请大家想办法算一算9 + 4得多少,也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或者动手画一画。

(3)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怎么想的?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不同的算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数一数。(借助小棒、手指示范数法)

② 画一画○○○○○○○○○    ○○○○

③9 + 1 = 10,10 + 3 = 13。

学生每说出一种算法,教师便追问: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方法与他不同在哪里?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指出:以后你们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就用什么方法来算。

(4) 议一议:

结合学生交流,用学具(小棒和画图结合)演示“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并随机板书。指出算法名称:“凑十法”。

第一步:见9想1;(加数有9,找1帮忙)

第二步:把4分成1和3;(说明为什么是1和3)

第三步:9+1=10;

第四步:10+3=13

2. 教学“试一试”。

(1) 出示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了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算式?(板书:9+7)

(2) 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3) 追问:为什么不把7分成3和4或2和5呢?

3. 小结。让学生结合算式,说说“凑十法”计算的思路。

如: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先要怎样想?然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计算“9+7”想:9+(  )得10,所以把7分成(  )和(  ),9加(  )得10,再加(  )得16,所以9加7得16.

三、巩固练习,掌握方法

1. “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插图,提问:你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吗?能把右边的式子填出来吗?

独立完成、巡视指导,辅导有困难学生完成。

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共同评议。

2. “想想做做”第2题。

(1) 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 和同桌交流想法。

(3) 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听。

(通过计算、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到“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

5. “想想做做”第5题。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4. “想想做做”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凑十法。)

谈话:回去后把你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五、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补充习题》第46页练习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