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口小学2015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广播稿
发表日期:2015/4/21 14:42:3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高美华 有586位读者读过
禄口小学2015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广播稿
老师、同学们:
大家中午好!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每年的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今年是第30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
传日“,宣传主题是“预防接种——孩子的权利,社会的责任”。 旨在动员公众关注预防接种工作,普及免疫规划知识,营造全社
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实施的氛围。
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控制甚至消灭一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通过接种牛痘疫苗消灭了天
花,2000年全国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至今,全球因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麻疹导致的发病、致残与死亡也显著下降。
我国疫苗分为两大类,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国家免费提供的,所有适龄儿童都应按规定接种,目前通过接种免费
疫苗可以预防结核,乙肝,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流脑,乙脑,风疹,甲肝 等12种疾病;二类疫苗是
自费并自愿接种的。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经济实力以及疫苗所
针对的疾病在当地的流行情况,为自己的孩子选择适合的二类疫苗。
按照国家规定,孩子出生后1个月内,就要建立预防接种证,并要长期保存。给孩子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都要检查预防接种
证。还有,一定要到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合格资质的接种单位去接种疫苗。
计划免疫包括两个程序:一是全程足量的基础免疫,即在1周岁内完成的初次接种。宝宝出生24小时内,必须需完成卡介苗和乙
型肝炎疫苗的接种。二是以后的加强免疫,即根据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及人群的免疫水平和疾病流行情况适时地进行复种。这样才能巩
固免疫效果,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接种前,家长可给孩子洗一次澡,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换上宽松柔软的内衣,向医生说清孩子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
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接种疫苗是安全的。不过疫苗毕竟是一种异物,部分儿童因个体差异会在接种
部位发生红肿、疼痛、硬结等,或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这些都是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病情轻
微,多在1~2天内自行恢复,必要时就医。
极少数儿童在接种后可出现罕见的异常反应,如无菌性脓肿、过敏反应等,病情相对较重,需要及时治疗。另外,如果儿童在
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发病前期,或存在某种潜在的疾病,在接种后碰巧发病,被称为“偶合症”,与疫苗本身无关,很容
易与接种的不良反应混淆。
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儿童家长应该在接种前了解接种疫苗的 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接种后,儿童要
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一旦出现可疑反应可得到及时处理。
同学们,以上的小知识都了解了吗?谢谢大家的收听!
2015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