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故事指导课研究团队活动记录(四)
发表日期:2015/10/28 11:44:0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jks 有627位读者读过
七彩故事指导课研究团队活动记录(四)
10月22日下午第二节课,我们团队在张福新主任的带领下,就团队成员谢婧老师20日上的《黄山奇松》展示课进行研讨,就写景的文章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美感和意境,为全体成员做了指导和示范。
张主任说:
《黄山奇松》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感受黄山松的奇,进而感受黄山的奇秀,重点在于让学生有一个美的体验。而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没有到过黄山,没有亲身体验过黄山的奇秀,因此,单靠朗读和语言文字的分析,很难进入到课文的情境。因此,张主任认为,课前导入的时候应该先带学生看照片,出示大量的黄山景色的照片,看黄山,看松树,让学生想象一下,这些松树像什么,说一说,感受感受,学生对黄山的奇秀景色就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比较容易进入课文的情境。
第二,课文的重点是第二自然段,介绍了黄山最著名的三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不仅仅是松树,包含着游人游览欣赏的视角:上山的时候,松树仿佛张开双臂迎接客人;游人来到玉屏楼时,身旁的松树仿佛舒展枝叶陪伴客人;下山的时候,松树伸出手臂仿佛在送别客人。上课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领悟到这一视角的变化。
第三,在体验黄山三大奇松的时候,还可以将三大奇松作对比。先反复读,读到熟练,比较突出“迎”“陪”“送”的特点。还应该关注到,在写三大奇松的时候,写法是一样的,突出描写了三大松的形态,把它们当作“人”来写,更加生动形象。
第四,课文的落脚点在于通过感受黄山松的奇美进而感受黄山的奇美,因此,仅理解到这三棵松树还不够,如何突出“奇”呢?可以问问:黄山松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呢?再出示几幅黄山松的照片,让学生想象练说:你觉得这棵松树像什么?它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就能更进一步感受黄山松的“奇”了。
总之,图文结合,以小见大,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境界就扩大、丰满了。
活动收获:
张主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对这类文章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做了系统的指导。听了张主任的讲解,我们对这类文章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文文字表面,也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文的内容上面,要结合文章的立足点和生活中的体验,图文结合,深入挖掘,将文章的内容和境界扩大、丰满,给学生以立体的感受,让阅读教学立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