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科研>>研究团队>>文章内容

七彩故事指导课研究团队活动记录(三)

发表日期:2015/10/28 11:42:3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jks 有646位读者读过

七彩故事指导课研究团队活动记录(三)

1020日上午第三节课,我们团队成员谢婧老师上了一堂《黄山奇松》展示课,为我们的阅读指导课的开展和改进提供了范例。

上课时间:1020日上午第三节课

上课地点:多功能教室

上课内容:《黄山奇松》

上课教师:谢婧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的奇美。

(二)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语言文字,以迎客松为突破口,感悟黄山松“奇”。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看了黄山风景的视频,你是不是想到黄山去看一看,下面我们学习16课《黄山奇松》。

二、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齐读课题。从中让学生知道,本文的重点是写——黄山奇松

1、你知道松树有哪些品种吗? 

2、从课题看“黄山松”有什么特点? 

3、质疑:你还想了解“黄山松”的什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 

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是在哪一节写的? 

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2、集体朗读课文。 

3、交流自学的字词。 

四、合作交流,学习课文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自读本段,交流。以学生自己设计提问、解答的方式进行。

1.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2.黄山以哪“四绝”闻名于世?

3.文中哪一个词语是表示人们特别偏爱黄山奇松的?

4、黄山奇松都“奇”在哪里?

(五)、课堂训练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黄山松( )。它们或( ),或( ),或( );或( ),或( ),或( )。 

2、被誉为“(    )”的黄山,以( )、( )、( )、( )“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 ),更是( )。 

【二】、写导游词(要示写出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语言文字,以迎客松为突破口,感悟黄山松“奇”。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这一段写了哪些奇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指导) 

【迎客松】: 

看了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的视频。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儿? 

一奇在模样: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

二奇在饱经风霜,却仍然……

三奇在顽强的精神。

3、看着这棵迎客松你想说些什么呢?

4、本段采用的什么样的结构方式?(总——分)

【陪客松】

过渡:你还想看看什么松?(陪客松)。

瞧!这就是陪客松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送客松】

过渡: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

1)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 

2)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用意何在——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5.这一段的一、二两还告诉了我们去黄山要观赏三大名松首选何处——玉屏楼。因为——

6.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细读品赏

1、过渡:同学们,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2、 “黄山的松千姿百态”。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出示:(或……或……或……;或……或……或……有的……有的……有的……) 

这是一句什么句式?用排比句好在哪里?可是作者觉得啊用排比句还不足以充分反映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故而又……

3、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

你觉得黄山松还像什么呢?(指名说)? 

4、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谁能用“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它们……”把刚才同学们说的连成一句完整的话呢? 

5、谁来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美美的读出来呢?(指名读) 

三、总结回顾

黄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黄山全有。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神奇美丽。 

四、课后实践活动:

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课文仅介绍了一绝。课后请同学们借助网络、图书查询资料,模仿《黄山奇松》,将另外三绝任选一绝写下来,还可以配上图片,板书设计:

详写 主写   迎客松(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

次写        陪客松(绿色的巨人)

        送客松(独特、蟠曲、天然盆景、展“臂”送客)

略写     其他(千姿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