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科研>>研究团队>>文章内容

七彩故事指导课研究团队活动记录(八)

发表日期:2015/12/1 13:23:3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张福新 有594位读者读过

七彩故事指导课研究团队活动记录

在课外阅读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阅读不是欠缺,而成为学生的另一种负担。于是,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从无到有”,却又“由浓转淡”,因此,在推进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思考,并及时做出调整,努力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保持孩子们旺盛的阅读热情,让阅读成为“自觉”。宋雅文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校本教材《七彩故事》中的《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课堂上,孩子们笑着,说着,表演者,参与着,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读书味。

根据不同文体,进行分类指导
  各种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怎样阅读连环画、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科普读物、优秀作文和少儿报刊进行分类指导。如指导学生读少儿报刊,运用浏览和细读两种方法。指导学生拿到报纸先统览全貌,大致了解有哪些消息和文章,然后选择重要的、新鲜的和自己感兴趣的细读。还教给学生根据专题收集资料剪贴、写摘要、做卡片的方法。
  重视技能训练,培养阅读方法

训练读书用眼的习惯。减少眼动次数,逐步扩大阅读视野,缩短注视字词时间,减少回视,这样既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又能提高读速,形成默读习惯。
  训练阅读时用脑的习惯。文章大体分三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这三种文章各有不同的阅读步骤,如:记叙文的阅读步骤为:文章题目—文章体裁—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记叙文的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
  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我们开设大阅读课。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阅读时有老师及时的点拨、引导,提高阅读的效率。
  训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指导阅读上要求学生圈、点、画、找、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的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养成“摘记”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

语文课外阅读应该是孩子们日常生活的一项常规内容,应该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而学生阅读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个“阅读日”或“读书节”所能解决的,必须因地制宜,建立一套符合实际 且行之有效的阅读制度。为此,我校实施的“多个一”行动计划,即一室一柜,一日一篇,一周一课,一周一首,一期一本。一室一柜就是班班有图书柜或图书角,让学生有地方读、有图书读;一日一篇就是每日循环播放故事大观园,如《孙敬修爷爷讲西游记》,,让孩子在故事里耳濡目染、茁壮成长;一周一课就是每周都要设置一节阅读课,保证孩子必要的阅读时间;一周一首就是学生一周背一首校本教材《诗词天天诵》里的经典古诗词,每日放学路队早读以及上课问好时均可不断重温记忆,走近经典;一期一本就是一学期的假期全校师生家长共读一本经典名著,积累阅读、持之以恒。在实际操作中我将晨诵、午读、暮温结合,形成多种形式全方面的朗读习惯。晨诵——与黎明共舞,利用早读课时间朗读诗词等,结合我校每日一诵的习惯,让课外阅读伴随太阳的升起日日常伴孩子的生活;午读——共度午间好时光。午休,将读课外书作为一种奖励机制,鼓励孩子利用午自习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并不时开展全班齐读一本书的活动,让孩子们沉浸在快乐的阅读之中;暮温——描绘七彩童年,晚上孩子与父母的亲子阅读不仅可以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更能帮助孩子与父母良好的沟通,促进彼此的感情。

课外阅读,是一道功夫茶,讲究泡茶的学问和品饮的功夫。只有孩子从阅读中获得成长所需的体验,才能让“阅读”真正成为“悦读”。当阅读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让他们看到一个魅力无穷的大千世界后,阅读会真正成为他们不可缺少的伙伴,成为他们发现真、善、美的眼睛。我校作为乡村课外阅读联盟的成员,会坚持走在课外阅读校本课程开发与践行的大路上,不忘初心,踏实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