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次研讨课
发表日期:2015/11/26 21:47:02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lkxxjs 有649位读者读过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体会从条件开始想起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进行有条理和富有个性地思考,并清楚地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的能力。
重点: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问:什么叫策略?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讨论,交流。
二、 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71页例1情境图,学生读题,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
学生分析题目。
小组讨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
结果预设:
(1)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2) 第一天摘的个数加5等于第二天摘的个数,第二天摘的个数加5…
提问: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的其他成员。
指导学生完成书上表格。
现在你知道第三天和第五天分别摘了多少个了吗?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2、小结策略。
提问: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1) 要弄清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要求的问题。(板书:弄清题意)
(2) 可以从条件开始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从条件想起)
(3) 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1题。
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2、 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提问:怎样理解“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这句话?
学生交流,从16米高处落下,弹起高度也就是16米的一半,用16÷2。
学生填表解答。
3、 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提问:你能找到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吗?(在图中画出来)
数一数他们之间有多少人?
4、 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题,小组交流。
说说从条件开始可以怎样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根据“白地砖有8行,每行15块”先算出有多少块白地砖,再根据“花地砖比白地砖少70块”算出花地砖有多少块。
列式计算。
全班集体订正,教师评价。
5、 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学生弄清题意。
估计每个正方形里,每行画4个圈,可以画4行。
先估计第几行正方形画不下。
第一次画2个圈,第二次画满第一行,第三次画满第二行,第四次画满一个正方形,第5个正方形就画不下了。
动手试着画一画。
四、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谈话:这节课我们是用什么策略来解决问题的?在解决时要注意什么?
研讨记录:
王校长:能抓住重点,紧紧围绕"根据什么和什么条件求出什么问题“让学生说解题思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刘老师:陈老师敢于挑战、迎难而上,对学生的关注、对课堂氛围的调控,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教学热情。
黄老师:教师准备充分,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教学思路清晰,设计合理,领悟能力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