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新风采
发表日期:2015/11/26 19:03:15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lkxxjs 有856位读者读过
新教师,新风采
11月,是个忙碌的月份,很多任务接踵而至。连续两周,学校安排了新教师的展示活动,两周的活动中,让我们体验了新教师的新风采。从老师们的课堂中能看出,他们虽然时新人,但是教学并不输给任何教师,有的甚至超越了我们,让我们自叹不如。
几位老师的课堂,有着一股青春的力量,能看出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准备这节课,课前的不断磨练,才成就了我们听到了精彩课堂。岳老师的成熟老练,对重难点的把握,让我们觉得她的教学超越了她的教龄;郑老师对新知的细致分析、对练习的层次安排,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别有用心;陈老师的敢于挑战、迎难而上,对学生的关注、对课堂氛围的调控,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教学热情。几位老师都各有所长,课堂中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四基把握到位,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关注了学生的发展。
不过,在具体细节上,几位老师孩子需要继续打磨,历练自己,努力让自己不断进步。
跟帖:
我认为郑丽老师的课堂有这样一些值得学习的地方:第一是复习引入中的“10加几”口算题,题目设置简单明了,目的性很强,可以快速自然地衔接到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第二是新课引入中的三角形上的三个数(9、6、1)加起来是多少?这样的小问题学生能很快找到好的方法(想算9加1,再算10加几),与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练习非常紧密,过渡自然,学生也容易把握。第三是对例题图意的解读,在出示例题图后接着出示一个大括号和“?个”,要求学生用三句话说出图意和题意,即“盒子里有9只,盒子外有4只,一共有多少只?”。对于用三句话说出题意我想在平时学习是肯定是有所训练的,这样的训练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我想对于帮助孩子理解和把握图意是很有必要的。
但对于本堂课我还有这样的一些思考:第一是小组活动后教师对于学生说出的计算方法的处理和评价。当第一个孩子说出可以分小棒(从4根小棒堆中拿一根给9根小棒,凑成10根),并上黑板展示了如何分小棒后,教师并没有紧接着这个孩子的思路展开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而是提出有没有其他方法,等学生把课本上展示的两种方法都说出来之后再回到第一种方法。我认为这样的教学过渡很不自然,不符合孩子的思考过程,容易打断孩子的思路。应该趁热打铁,把这种凑十法讲透。第二,对于其他孩子说出的其他两种方法,教师并没有做出合理有效的评价,可能一些方法很多孩子都没有听懂。我认为当孩子提出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来计算“9加几”时,教师可以例举一到两个例子,花一到两分钟的时间带着学生一起数数看,这样有些不理解“凑十法”含义的孩子还能通过数数来计算。第三,在重点“凑十”法的处理上还不够明了。我认为在处理“9加4”时,除了板书课本上的展示方法,还要补充板书将“9+4”转化成“9+1+3”这样的连加算式,这样既可以呼应新课引入,也为后面练习中对比“9+1+1”和“9+2”作铺垫。或者也可以分成两个算式“9+1=10”和“10+3=13”,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理解分和凑的过程。第四,本节课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学生好好把握,即“为何要把4分成1和3,而不是2和2或者3和1”?虽然教师在课堂中也提过,当处理不够充分,学生认识不够深刻。第五,在练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另一个加数和得数个位上的数的关系时,若是能将这两个数加上其他颜色加以突出,相信学生会很快发现规律,不至于浪费时间。第六,教师教学口语化的问题是我们都要重视和努力改正的。多用“你是怎么思考的?”或“你是怎么想到的?”相信课堂会更精致。
虽说想法有很多,但也不知道合不合适,不过还是希望今天的思考对自己的课堂会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