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组第二次集体备课材料
发表日期:2015/11/18 21:48:2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lkxxjs 有720位读者读过
朱小梅主备《一去二三里》
一、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学生在学习完拼音之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本课要求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课文田字格中的范字,是本课要求学会的10个生字,标在田字格上方的是要学生认识的9种笔画。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诵读。
二、教学理念:
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诵读课文和观察插图中认识生字,培养他们自主阅读、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说说、读读中自主探究,取得收获。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3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一”。
3、通过指导学生 正确、流利地朗读童谣,背诵童谣。
4、通过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汉字,让学生学会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12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会数数吧,我们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2.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宋代有位叫邵雍的诗人把它们串在一起,写成了一首美丽的诗,咱们一起去读读吧!
3.(出示课题)谁会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
1.请大家打开书,自己读读这首小诗,读不准的可以拼一拼上面的拼音。 (学生自由试读)
2.(出示课后双横线中的生字)这些字中有你认识的吗?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3.调皮的生字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都躲到古诗里去了。你能在诗中找到它们吗?快拿出铅笔,用横线把这些字标出来,再借助拼音大声读3遍。(学生圈划生字,认读生字)
4.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读读这些生字。读准了,夸夸他;没读准,帮帮他,好吗?(学生练读生字,互相纠正字音。)
5.过渡:这些字你们都会读了吗?现在,老师可要检查了。
(1)(出示“三”、“十”)
①谁会读这两个字?(指名读)
②大家都来读一读,你发现它们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吗?(提醒学生读准平、翘舌音)我们再来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
③你圈的生字中还有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翘舌音呢?(学生说,教师一一出示 “四”、 “二”、)看看谁的小舌头最灵活,能把这几个字都读准。(指名读,教师伺机正音)
(2) (出示“烟村”、“亭台”)谁能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两个词?(指名领读,提醒学生读准前、后鼻音)
(3) 开火车游戏。(随机抽字卡,学生开火车读生字)(4)找朋友游戏。(大屏幕出示课后练习图,点击学生齐读。)
6.字音都读准了,谁能把古诗连起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他读得准不准,通不通。(师生评议,在评价中渗透朗读方法)
7.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三、借助画面,诵读古诗
1.过渡:想去郊游吗?今天我们就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去游玩吧。
2.(在音乐中出示画面)瞧,在这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村子周围,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3.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游玩,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体会。)
4.山村风光的确很美,诗人也用一首诗来赞美它。(教师配乐范读古诗)
5.(学习第一、二句)
(1)(出示画面)一眼望去,二三里路远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2)谁愿意把第一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3)小山村的烟囱里有时会飘出袅袅炊烟,这就是“烟村”。(4)谁愿意把第二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5)没走多远,就看到了美丽的小山村,多轻松啊。村子不大,只有几户人家。谁再来读读第一、二句?(指名读,齐读)
6.(学习第三、四句)
(1)(出示画面)快看,远处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2)指名读第三句。
(3)近处,有什么?(开得正艳的花朵)
(4)指名读第四句。
(5)村子四周的景色这么美,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齐读)
7.同桌合作,一个读第一、二句,一个读第三、四句,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8.谁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大家闭上眼睛认真听,看他能把你带到那美丽的地方吗?(指名读全诗,在评议中进一步感悟山村的秀美,激发学生的情感。)
9.炊烟缭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鲜花,组成了一个多么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让我们再放眼去看一看吧.
四、背诵古诗
听了你们的诵读,老师也喜欢上了小山村、。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让更多的人也喜欢它,好吗?(师生共同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