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科研>>研究团队>>文章内容

同读一本书活动形式下的阅读思考团队研讨记录(四)

发表日期:2015/11/9 14:13:38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jks 有653位读者读过

同读一本书活动形式下的阅读思考团队研讨记录(

 

10月26日下午,针对如何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评价方案,我们团队开展了专题研讨会。

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卞良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研究中,总结出一些有效的经验:

一、 确保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的读落到实处。

要让阅读落到实处,教师必须得在校内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比如:每周确定一至两节课外阅读课,每天早上的晨读时间允许课内阅读任务完成的同学自由阅读课外读物,中午安排二十分钟的时间为自主阅读时间等等。只有确保了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时间,才能有机会让他们走进阅读,体验快乐,从而激发起阅读的兴趣。

二、阅读趣味化,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

〈一〉、阅读形式趣味化,让孩子想读

小孩子天性就是“玩”,没什么事情比玩还有吸引了力,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就要寓“读”于“玩”中,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是玩的有效方式。在每周的班级读书活动中,我都安排了不同的读书形式:如自由阅读喜爱的书籍,或者按不同的方式组合:喜欢读唐诗的在一起,读猜谜语的在一起,读同一本《学语文》的在一起……或者两个共读一本书,或者小组比赛读等等。每隔一两周安排一些读书活动,如:故事会,唐诗我会背,读书比赛……

〈二〉、阅读方法简单化,让孩子易学会读。

对于刚接触课外读物的低年级小学生,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最简单的阅读方法:拼拼、读读、看看、勾勾、画画,不必要求他们一定要怎么去做,可以建议鼓励他们读时看看插图,用笔圈圈不认识的字,勾勾喜欢的词句,还可画喜欢的画等等。在教师巡视的时候,一定要善于发现即时表扬学生做得好的地方,让表现好的同学得到肯定,其他同学又便于学习。

〈三〉、阅读任务多样化,让孩子乐读。

孩子有了一定的课外阅读体验后,教师可给学生安排适当的课外阅读任务,任务不必强求一致,让学生心理没有压力,容易完成为原则。比如:回家自选一篇文章阅读,可以是一个故事,一首古诗,一则谜语……在安排课外阅读任务的同时,尽量争取家长的配合。比如让学生把故事读给家中的人听,听后让他签字注明“已读”字样;或者将课外阅读与画画、制作卡片相联系,增强趣味感,这样有了家长的监督和兴趣的驱动,课外的任务就比较易完成,天长日久,学生就会将短时的兴趣变为一种良好的习惯,乐意去做这件事。

三、 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让读为生所用。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平台。比如我教学《有故事的成语》一课,文中出现了“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等八个成语。在课上,我先给学生讲了“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学生听了觉得很有趣,于是我趁机了解了班上有哪些学生知道其中的成语故事,让他们讲给班上的同学听,并把他们的故事书也推荐给大家,要求每位同学下去都准备一个成语故事准备下节课交流。当我课后再次询问你所知道的成语故事时,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此地无银三百两”、“精卫填海”、“画蛇添足”“一字千金”……都想把自己知道的说给大家听,在班上掀起说故事讲故事的热潮。像这样适宜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的阅读内容有很多很多,比如学《你别问这是为什么》一课就联系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推荐《安徒生童话》……当学生把从课外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课内时,教师一定要即时当面表扬。比如说组了一个好词,说了一句好话,在写话中借用了好词佳句等等,教师的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巨大力量,是让学生保持课外阅读兴趣的灵丹妙药,所以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赞美与表扬。

魏奇缘老师的主要措施:

(一)家校携手共创读书环境。我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翻阅,书籍来源一方面来自学生个人书籍,经我亲自筛选后分享阅读;另一方面是从学校阅览室借阅。并选出专人管理,每两个月更换一次。每天早读和每周一节校本课为阅读时间。其次建立家庭图书架,学校向家长下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后,我又利用家长会倡议家长为孩子定期购买或借阅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并动员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亲子阅读” 氛围。为了进一步促动家长参与,我组织学生在家长会上作读书交流展示,让家长感受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从而带动家长督促和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

(二)推荐书目,拓展阅读范围。1.依据年段推荐书目。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因此,我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性向学生推荐读物。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我就推荐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就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等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阅读速度加快、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就开始推荐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青少版的名著了。并列出详细书目让孩子从中选择阅读。2.依托教材推荐书目。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记得学完课文《松鼠》后,我根据课后资料向学生推荐《森林报》一书。学生被大自然中那无穷的奥秘所吸引,学生阅读积极性高涨,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同学也被书中有趣的现象吸引,纷纷购买借阅。我还利用晨读时间进行连续森林播报,共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徐文老师的主要措施:

(一)多种方法,调动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1.以“讲”诱发兴趣。我经常地、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用生动、有说服力的例子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描述中外仁人志士读书的故事等,通过教师的讲述、介绍使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魅力所在,激起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2.使用推荐技巧,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悬念调动法,故事梗概法,讲故事、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也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如在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进行同步阅读。 3.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必须教会孩子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年级的不同方法则侧重点不同。

(二).开展各种活动,巩固阅读兴趣。为了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我定期组织了汇报展示活动。开展了读书专题活动,如好书推荐、同读一本书、故事会、读书交流、读书手抄报、读书演讲等活动学生都很感兴趣。对优胜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展示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互相评比,互相学习,使学生养成认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并定期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充分享受进步、收获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