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科研>>研究团队>>文章内容

故事中的校园活动记录(四)

发表日期:2015/10/22 16:04:2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教科室 有596位读者读过

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学内容】教材第56—58页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整理条件的不同方法,能灵活运用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决简单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并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能按一般步骤解决问题,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使学生能与他人交流策略,分享同学的成果;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和回顾反思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归纳解题步骤。

【教学过程】

一、回顾策略,引入课题

提问:我们在三年级学过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学习过那些策略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①“班级里面有20名男生”,这是条件还是问题?(条件)“女生有25人”,这又是(条件)根据这两个条件,你可以求什么?(一共有多少人?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解决,你是怎么想到提这些问题的呢?”(根据条件提出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三年级学过的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

说明: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可以先找到题目中有关联的条件,再想能求出什么问题,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②我们三年级还学过一种策略,例如“今天早晨吃了一个肉包3元,吃了一个菜包1元,问一共花去多少元?”(多少钱啊?一口说4元  列式:3+1=4元)“怎么这么快,怎么不是3—1=2元呢?”(问题是一共多少钱,而不是肉包比菜包贵多少钱,所以是3+1=4元),我们之所以算的这么快,运用到的也是我们之前学过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的策略

说明: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根据问题想数量关系,看需要先求什么新条件,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板书:从条件想起 从问题想起)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的策略。

二、灵活运用,初步感受

(一)课前方法提示

在学这个新策略之前啊,老师要先卖个小关子,先请大家看一段文字:“李亮语文考了97分,数学得分96分,英语考了92分。王坤的数学成绩是95分,语文得分是89分,英语考了94分。宋英的数学成绩是99分,语文成绩是92分,英语成绩是97分。”老师摘抄了一段同学们的测试成绩记录,为了看起来更加清晰,你打算怎么来整理这些数据?(列表)

预设:(没有人说列表)张老师替我出了一个主意,她怕自己说不好,就给我看了一部分她整理的成绩记录(出示表格),你能看懂啥意思吗?(能)张老师用的是什么方法?(列表),你感觉像张老师这样做,好不好?好在哪里?那你能像张老师那样,也替我整理整理我摘抄的这段成绩记录吗?(能)

同学们真聪明,真会举一反三,值得老师为你们鼓掌,你请你们把掌声送给自己,好吗?

老师的关子到这里已经卖完了,接下来,就是比一比谁更聪明的时候了,对自己有没有信心?

(二)出示例题

1、(出示场景图)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小华、小军和小明去文具店买笔记本。小华说:“我买了5本”,小明说:“我买了3本,用去18元”,小军说:“我用去了42元”。

Q: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什么问题?(小华花了多少钱?小军买了几本书?)

如果此时的问题是:小华用去多少钱?,你准备用哪些条件呢?能把你运用到的这些条件摘录下来吗?

预设:文字表述的、画线段图的,列表的

(展示同学们的摘录情况,并比较,都行,老师更喜欢列表的方法)

刚刚这些方法,就是我们对题目中条件的一个整理,方法有很多。如果是列表的话,我们可以先把已知条件列出来(板书画图,先把表格边框画好,在填上条件,先写小明,对应的下面写小华,小华是买了几本?(3本)买了我们就不写在表格里面了,只写3本,小华呢?(5本)用了多少元?还没告诉我们,我们用“?”表示)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这样列完表之后,你能求“小华用了多少元吗?”(能)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小明的填写进去呢?(要知道单价,单价×数量=总价)单价必须根据题目中哪几个条件求出来?(小明的两个已知条件)

接下来你们会列式吗?自己本子上列式计算。(综合算式)5×(18÷3)

如果此时的问题是“小军买了几本书”,你能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并在旁边列算式解答吗?(展示学生列表,并列综合算式解答)

小军

3本

18元

小明

?本

42元

42÷(18÷3)

这两题我们都是列表解答,你觉得怎么样?(很清晰)

这两张表在列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有列小明的)为什么?(根据小明的,求出单价)

把两张表格合并一下

小军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小明

?本

42元

                             3本        18元

把方框线和人名去掉,         5本        ?元

用箭头连起来,你能理解吗?   ?本       42元

你能把问号求出来吗?

填好的同学想一想,箭头表示什么意思?(左边的本数和右边的钱数都表示同一个人的)所以说三本的箭头,能不能指着42元?(不能,因为不是同一个人的)

那我能不能将3本和18元的位置调换一下?(不能,表格中第一竖排都表示本数,第二竖排都表示钱数)

在来观察一下这个表格,什么在变,什么没在变?(本数和钱数都在变,单价不变)

好,刚刚我们用了列表的方法解决了一个问题,问题是不是不太难?接下来我们来看另一个问题。

2、练一练(学生齐读题)

“春江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每班45人,四年级有4个班,每班48人,五年级有4个班,每班49人”

问:(1)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

题目当中给我们的信息很多,选择第一个问题,运用列表的方法,选择你认为有用的信息,填在表格中,然后再列式解答。

三年级

            个班

每班        人

四年级

            个班

每班        人

选择第二个问题

 

 

 

 

 

 

 

Q:对比一下,我们现在列的这个表,与我们刚开始列的这个表,有什么不一样?

(求小华花了多少元,表中有三个条件,一个问题。而后面两张表里面有全是条件,没有问题)

这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一点点小小的变化也逃不出你眼睛。所以我们在画表格的时候,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可以把条件和问题都填进去,也可以只把条件填进去。

3、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列表或者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题(课本第60页第2题)

在学校 图书室的桌子上放着很多书,有一张桌子上放着的是一摞一摞的字典,同学们注意观察,看看这两位小男孩儿说的话,你能不能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你可以用列表法,也可以用画箭头示意图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选择一种,再列式,来解决这两个问题(注意提示,图片当中隐含的信息)

6本

168毫米

15本

?毫米

?本

504毫米

 

6本    168毫米

15本    ?毫米

?本     504毫米

Q你觉得用列表或者画示意图的方法解决问题怎么样?(很清晰)

3、课本第62页第10题

Q:你觉得这个题目难不难?(难)一下子让人感觉无从入手,那么你用列表的方法,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足球

每个    元

买   个

排球

每个    元

买   个

篮球

每个    元

买   个

解决完这两个问题,我们发现一开始觉得很难,无从入手,然后你采用了什么样的策略啊?(列表)列表之后,我们就感觉简单多了

其实,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需要运用到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后,我们同学们之间可以讨论讨论,以后在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该运用列表的方法解决比较简单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