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两组建设>>备课组>>三年级>>语文>>文章内容

2015—2016年度上学期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一)

发表日期:2015/9/21 16:04:16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小教师 有638位读者读过

第三课《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

教 学 目 标

1、学会古诗《山行》,读准“斜”,理解“寒山”“坐”“石径”等字词的意思。

2、读懂《山行》,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并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哪些景色?

三、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2、指名朗读古诗,正字正音,引导读出古诗的节奏之美(斜:xia)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自己读读古诗,试把相关词语画出来。

   4、组织交流

板书:(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

解词:“石径”(用上拆字法,“径”用查字典的方法)

四、引导精读品悟,感受诗歌意境之美

1、教师试着在刚才的词语前加上括号,要求学生再好好读诗,加上合适的修饰的词语。

 (     )的山        (     )的石径  

 (      )的枫叶     (     )的白云

2、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诗歌,试着从诗中寻找答案。

3、组织组内交流,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4、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诗中寻找依据,以此来带动诗意的理解。

 ⑴  (     )的山

为什么称为“寒山”?怎样的山才是“寒山”?

(深秋时节,草木枯萎,山上光秃秃的,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所以称“寒山”)

(2)  (       )的石径   (解词:斜——弯弯曲曲)

(3)连起来读读第一句,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4)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

理解“白云生处”,这“人家”该画在什么地方?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有感情地吟诵第一、二句古诗,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5)(      )的枫叶?你是怎么知道的?

“霜叶红于二月花”   理解“霜叶”“红于”

 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现在你知道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理解“坐”“爱”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6、回答问题: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六、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1、想象着诗歌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指名朗读

3、听录音朗诵后再次练习美读古诗,体会情感。

4、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画,然后指导背诵。

七、作业:

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