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研活动(一)
发表日期:2015/10/22 6:50:0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lkxxjs 有709位读者读过
授课者:邱宏
评讲记录:
卞良燕主任:
这节课可以尝试以下教学环节:一、质疑:是小草还是大树? 理解含义后,再提出“她们是小草还是大树”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做能养成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并且由这个问题,让学生对本文内容也有更深印象的理解,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
二、“小草”到“大树”所受挫折 以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近人物内心。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夏洛蒂的内心的期待,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诗人罗伯特骚塞的回信对她的打击的程度是非常深的。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分布有了了解之后,师质疑引导:一个人的成功,背后总要经历很多挫折与磨难,三姐妹从文学界的“小草”变成“大树”,她们经历了那些挫折与磨难?边读课文边化出相应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对于骚塞的回信这部分内容,首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骚塞这封信的真正含义。理解信中骚塞所说话时的那种傲慢与训诫。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指导学生读出信中的那种傲慢而又冷冰冰的口吻。 最后,在学生能够有感情的读出这段文字之后,再创设情境:夏洛蒂满怀信心的将信寄了出去,没有想到却收到这样一封回信。此时,夏洛蒂的内心会想些什么呢?她会怎样对待这封信呢?让学生就此问题畅谈,在此基础上学习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夏洛蒂姐妹做法的词语、句子,体会她们三姐妹的坚定的决心。
随后的教学,将重点放在课文的第六小节,也就是夏洛蒂三姐妹如何写作的内容上,引导学生抓文中的词语体会夏洛蒂姐妹为了写小说付出了很多努力。让学生边读文字边想画面,了解三姐妹的刻苦与争分夺秒,理解成功来之不易!
朱晨灿老师:
语文课堂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教学二、三两段时,在学生找到夏洛蒂所面临的种种逆境后,邱老师问“面对这两大逆境,夏洛蒂·勃朗特的什么表现最令你敬佩?”。这个设问让学生解读文本时不要贪多求全,而是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突破,深度开掘,学生就有时间、有兴趣读透读深文本;当有的学生只是在表面上“纠缠”于夏洛蒂种种苦难时我以“对比一下夏洛蒂遭遇的逆境,谈谈您的感悟”这个问题进行纠偏。在学生感悟骚塞的书信对夏洛蒂的巨大打击时我追问:“夏洛蒂有多失望?她等了多久?仅仅是几个月吗?”学生各抒己见,展开热烈的讨论,理、情越辩越明,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的解读,越来越深入地走进了主人公的精神内核。
附:教学设计
第9课《小草和大树》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齐读课题
学生交流对大树和小草的认识。
课文所写的夏洛蒂.勃朗特成材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交流理解。
二.预习导航交流:
1、初读课文,注意生字。
2、文章中的小草指什么?文章中的大树又指什么?
指导:
(教师相机指导,形成板书;说说全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大体了解课文的故事内容,知道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3、指导朗读第1段。
三、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第2段,找一找,将文中表现逆境的句子画出来,看看他们在生活中经历了哪些艰辛?面对这样的逆境他们又是是如何做的?
1、学生默读,勾画。
2、学生交流。
3、学生展示。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她们所承受的生活上的重担,感受她们在极度困难的生活中坚持学习和写作的精神。)
1)抓“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等一连串生活细节体会主人翁为生活而奔波而忙碌的形象,感受主人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
2)抓“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上不起学,在家里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翁热爱学习、要强毫升的性格。
3)抓“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翁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4、朗读体会。
板书设计:
9 小草和大树
夏洛蒂 勃朗特
《简爱》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