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校交流,学习进步
发表日期:2015/9/22 14:20:4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小教师 有696位读者读过
两校交流,学习进步
——记第一次数学教研活动
9月17日,开学半个月,学校就紧锣密鼓安排了校级公开课,我们一小牵手二小共同学习提高,展现了两节不同风格的课堂,为数学教研团队的研究拉开了序幕。
首先是我上了一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我的预想是:通过孩子身边的物体面引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记忆,然后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引发猜想,接着在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的活动中让孩子自主体验感悟、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最后在练习的基础上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发展孩子的活动经验。但是,在具体的课堂中,我做的还很不到位,时间把握不合理、细节抓的还不准、活动组织还不流畅,导致最后练习时间不够,课堂的精彩还没有得到真正展现。
第二节是赵玉红老师上的《简单的周期》,虽然赵老师才工作第二年,但是对教材把握还是很到位,引入的激趣、新授的深入、练习的层次,无不让我们感受到了赵老师的教学能力,尤其市对简单周期现象方法的分析,每一种都很详细,善于抓住孩子的动态生成,给孩子灵动的空间,课堂的精彩自然水到渠成。
课后,王校长对两节课做了细致点评,从课标要求的四基入手,为我们分析了一节完整的课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尤其最后对两节课中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出了要求,为两位老师的进步提出了期望。研讨中,两校的数学团队老师们都很积极的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最后还要很多想法都没有来得及表达,相信我们的博客群会更加热闹,有更多精彩的想法出现。
教案: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一. 导入
1. 谈话:小朋友们,是不是很久没来这个教室上课了?那老师就要来考考你们的眼力了。
问:你能找找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呢?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正方形呢?(注意表述完整性。)
问:你还在哪见过长方形或正方形呢?(画一个长方形、正方形)
揭示:看来长方形、正方形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就让我们通过这节课来进一步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
二. 教授
1. 交流想法
问:对长方形、正方形你有哪些认识?
学生交流:长方形 4条边 (上下、左右)对边相等,4个直角
正方形 4条边 4条边相等,4个直角。
2. 思考方法
谈话:同学们想到了很多,那这些想法对不对呢?《(打上?号)这些只是我们的猜想(板书)》你能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说说你的想法。
结合学生交流说明:可以用尺量一量、折一折,看看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比一比角是不是直角。
3. 验证特点
1) 长方形
说明: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
请先拿出长方形的纸,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验证你们的想法,注意:量的同学把数据记下来。
交流:你是怎样验证的?做给大家看一看。
⑴ 量,长度一样。
⑵ 折,对折(上下对折、左右对折)。
(以上是对边相等)
⑶ 比,三角尺上的直角比。
总结: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2) 正方形
思考:你现在会用刚才的方法验证正方形的特点了吗?
拿出正方形的纸,集体想办法验证?
交流验证方法(量、折、比),注重学生对折法的分析:沿对角线对折,让四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相等。
小结正方形特点:个人说、集体说。
3) 比较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引导:回顾长方形、正方形,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说一说。
交流:⑴相同(4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⑵不同(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说明:我们通常将长方形长边的长叫长,短边的长叫宽。
正方形每条边都想等,每条边的长叫边长(板书:长、宽、边长)
4. 回顾反思
引导:回顾刚才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过程,我们是怎样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交流小结:我们先提出了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特点的猜想,在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验证了它们的特点。
三. 巩固
1. 想一想做一做
谈话: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认识吗?(钉子板)
你会在上面围一个长方形吗?为什么说它是长方形?
要求:那你能将它改成正方形吗?可以怎么做?(引出:长=宽时,长方形变成正方形)
2. 想一想做一做
问:会将钉子板上的长方形变成正方形,那你能在长方形纸上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学生活动,交流方法:体会长和宽相等时是正方形。
3. 想一想做一做
同桌合作拼一拼,展示拼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是怎样拼成的?
4. 想一想做一做
活动了这么多,下面请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数学书,它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
你能指出它的长和宽吗?(注意横、竖、斜不同位置的长、宽)
你估计数学书的封面的长、宽各是几厘米?
动手量一量,并记录下来,看看你估计的是否精确。
5. 想一想做一做
请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正方形,标上长、宽、边长,写上几厘米。
同桌介绍自己画的图形。
四. 总结全课
问: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图形?是怎样认识的?
跟帖:
刘老师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交流等活动。这节课,她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把知识点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学习数学。如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这些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发现了两者的异同。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刘老师将研究图形特征所采用的方法定位为这节课的重点。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研究长方形的边和角?”在学生得出长方形的特征后,紧接着小结“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然后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研究正方形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