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两组建设>>教研组>>六年级>>数学>>文章内容

两校交流研讨反思

发表日期:2015/9/18 15:00:0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小教师 有700位读者读过

两校交流研讨反思

无论是哪一门课的教学都离不开对教学目标的把握。目标从“双基”到“四基”的改变,不仅是完善,更是进步!对于刘利萍老师与赵玉红老师的两节课,我将分别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及“基本活动经验”这四个方面来谈一谈思考与感悟。

首先,基础知识方面。我认为要让学生牢固掌握一节课的基础知识,教师主要要从教学目标和内容这两大方面下功夫。就刘利萍老师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而言,这节课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就是理解长方形的4个角相等,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个角相等且4条边也相等。整节课中,无论是怎样的引导方式与操作活动,都是围绕这些基础知识进行的,也是为这些基础知识服务的。且在最后总结相同点与不同点的表格中体现尤为突出。赵玉红老师在处理《找规律》这节课上,目标定位也非常准确,重难点突出处理,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也很明确,即知道“周期现象”这样的规律,并能利用这样的规律判断第几个是什么图形或颜色,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且着重强调用除法计算这种相对简便的判断方法。

其次,基本技能方面。学生学习知识不应该是盲目的,而是要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利用知识来帮助我们适应生活。课堂上主要体现在“应用巩固”和“简单的操作活动”上。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赵玉红老师的《找规律》这节课上,在学生了解了何为“周期现象”后,引导学生用三角、方块、圆圈这三种图形自主设计按周期规律排列的图形序列。我认为这就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最终目标,也是检验学生知否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标准。

再次,基本思想方面。任何学科间均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尤为重要。在刘利萍老师的课堂上,“从猜想到验证”就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很重要的研究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数学思维方式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中体现较为明显,在其他数学内容的学习中额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

最后,基本活动经验方面。在我看来,这方面与基本技能是有一些交集的。除了表现在课堂上为了获取知识而安排的操作活动外,还体现在对基础知识的应用方面。子啊刘利萍老师的课堂上,学习可以获得的活动经验包括测量长度、对折比较等等;在赵玉红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在学会观察规律的过程中有了画圈、画图的活动经验。

我相信,无论是引导学生学习怎样的知识,只要能从“四基”着手考虑,教师和学生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听课体会

今天听了刘利萍老师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和赵玉红老师的《找规律》两节课,简单谈一些体会。

一、          看得出两位老师课前认真钻研了教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把握准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思路清晰,并精心准备了课件,这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一定很好。

二、          课中,这两位老师都是通过让学生在活动经验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第一节课,老师让学生在教室中找一找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猜想、操作来证明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之后,老师再规范地总结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特征。这一系列的活动经验实际上渗透了许多数学思想在其中。第二节课中,赵老师先是让学生观察、操作,汇报时老师又规范地做了记录,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完全展现出来,这实际上也是教会了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三、          这两位老师在两节课中都还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让学生有充分动手操作时间,尊重学生原生态思考,老师并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压给学生,只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行加工,使其规范化。

四、          我觉得这两节课还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          讨论、操作时间要安排的紧凑些,教师语言再精炼些,这样可以腾出一点时间来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

(2)          学生在汇报交流时老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或矛盾之处,让学生及时争论,这样课堂气氛会更活跃、轻松,学生学得才会更有兴趣。